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跨境流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6-11-29 11:09

  本文关键词: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跨境流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靳美玲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户籍制度的变革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我国人口流动的自由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我国的跨境流动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经济现象和人口现象。 在全国人口流动的浪潮中,吉林省边境地区的人口流动也日渐频繁。从传统的省内流动到省际间流动,近几年来,跨国流动的人口数也逐渐增多。吉林省边境地区由于受到特殊资源环境和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当地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都比较低;而发达国家较高的工资收入和生活水平,强有力地吸引着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尤其是青年人和中年人的跨国流出。如今,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遍布韩、俄、日、美、德、澳以及东南亚、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去往韩国的人数最多,这是由于在吉林省边境地区朝鲜族人口数量众多,而朝鲜族人口与韩国人语言相通,生活方式相似,且韩国的薪金水平高,所以许多吉林省边境地区的人口带着发财致富的愿望络绎不绝地流向韩国。 在吉林省边境地区跨境流出人口中,男性比重略高于女性,男性、女性各占52.48%和47.52%。72.81%的跨境流出人口是25-49岁的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其中30-34岁是男性人口迁移的高峰,而女性人口迁移有两个高峰,分别是30-34岁和45-49岁。在吉林省边境地区全部跨境流出人口中,97.08%的人口是朝鲜族,92.67%的人外出流向到韩国,这是由于朝鲜族与韩国人语言相通,生活方式相近,且韩国的薪金水平高,中韩两国收入水平的差距,成为韩国对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强大的拉力。在所有跨境流出人口中,有59.18%的人是初婚有偶的,有70.84%的人是初中文化水平,有85.74%的人是农业户口。96.38%的人跨境流出的原因是务工经商,可见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跨境流出主要还是出于经济目的经济型流动。 论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与吉林省边境地区的国内流动人口相比,吉林省边境地区的跨境流出人口中15岁以上的人口比0-14岁之间的人口跨境流出倾向大;朝鲜族和满族人口比汉族人口的跨境流出要活跃得多;与未婚人口相比,初婚有偶的人口和离婚的人口跨境流出的倾向大;接受过教育的人较没有上过学的人的跨境流出态度保守些。2.与吉林省边境地区的未流动人口相比,吉林省边境地区的跨境流出人口中,年龄在15-59岁之间的人跨境流出意愿最强烈;朝鲜族和满族人口比汉族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要大得多;与未婚人口相比,再婚有偶人口的跨境流出态度要保守些,但离婚人口的跨境流出倾向更大些;有过外出经历的人更容易跨境流出。 吉林省边境地区人口的跨境流出对流出地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人口的跨境流出增加了家庭收入,加快了流出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人们观念意识的转变,但同时也降低了婚姻的稳定性,加剧了流出地婚姻市场的挤压,间接导致流出地出现人口负增长和劳动力人口趋于老龄化的现象,致使流出地的教育面临危机,更严重的是给边境地区的安全带来了隐患。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C924.24;D631.4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恩斌;刘文;金成男;;调整延边教育结构,促进延边经济发展[J];东疆学刊;2006年03期

2 李宁;管延江;;东北亚经济互动中的延边劳务经济[J];东疆学刊;2009年01期

3 朴美兰;;全球化时代延边朝鲜族人口负增长的实质及其特点[J];东疆学刊;2012年01期

4 黄英,沈飞;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分析[J];东岳论丛;2004年06期

5 沈万根;延边地区对外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北方经贸;2003年08期

6 王志华,张海地;对韩劳务合作的市场、渠道与措施[J];国际经济合作;1996年01期

7 王正毅;;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8 陈希;周小康;;关于国际人口迁移相关研究的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9 戴长征;乔旋;;跨国人口流动的原因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J];教学与研究;2009年01期

10 金宪;;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延边的成功实践[J];中国民族;2009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阮征宇;跨国人口迁移与国家安全——一项非传统安全因素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管延江;中国延边地区对韩国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璇;顾辉;;回乡民工外出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安徽的实证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柳百萍;我国户籍管理制度对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袁同成;;社会转型期农村养老模式的变迁趋势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4 陈天惠;刘盛和;;我国人口流动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0期

5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6 周晓桂;;我国社会流动的现状、特点及政治影响[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张启珍,杨铭;我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于甡甡;张晔;;北京外来人口结构与分布问题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年05期

9 孙成武;;当代中国大学文化安全问题探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谷延方,黄秋迪;前工业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原因探析[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何女;;试析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边缘化问题[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江楠;;人口老龄化及其对我国公共政策的影响[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A];陕西省社会学会(2010)学术年会——“关—天经济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工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郅玉玲;;社会性别视角中的农村老年人贫困问题研究——浙西山区的个案分析[A];第18届中国社会学年会“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富田;;西部小城镇人口聚集功能探析[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甘满堂;王敦辉;;农村劳动力向海外转移与县域经济发展——以福清、长乐二市为例[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汤兆云;;我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基本态势及其对策[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侯巍巍;马波;;中国未来制定石油储备法之立法理念的思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9 李致江;;对我国光棍与光棍村现象出现原因的解析与对策研究[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杜娜;张雯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现状分析——以贵州省天柱县渡马乡乡镇、桂脚村为个案[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耀;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能源合作与中国能源安全[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根民;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运行管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5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姜星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姚引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刘道信;中国石油资源产业安全评价与实现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木溪;农民工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翼;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巩淑丽;辽宁省城市家庭和谐发展的体育实现机制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张业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东北亚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甘茂坤;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洪博;秦皇岛市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人口现状调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唐若茹;民族地区农村家庭养老的困境与出路[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9 汪恭敬;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边缘化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亮;城市新“二元”社会下流动人口治安管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林;;20世纪前半叶延边地区经贸初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兰英;;警惕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J];北京观察;2003年01期

3 宋魁,赵庆日;东北亚经济合作的态势与中韩经贸合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01期

4 郭志刚;北京市家庭户的变化及外来人口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04年03期

5 李明安;徐海珍;;图们江畔的高消费空巢[J];世界博览;2008年10期

6 蒋立文;东北朝鲜族十四年抗日斗争述论[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7 赵洪君;出国劳务对延边居民储蓄存款的影响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8 戴士权;;中韩关系及其对东北亚局势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戴士权;;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与展望[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11期

10 林广;移民与纽约城市发展[J];城市问题;1999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成镐;;再论朝鲜史学界的“朝鲜人民革命军”说[A];多元视野中的中外关系史研究——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战德全;[N];延边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承律;东北亚国际合作时代朝鲜族社会文化功能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2 全信子;中国朝鲜族女性涉外婚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林哲焕;中国朝鲜族社会变迁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金永花;外籍劳动力对韩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玉;延边州国际劳务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前景[D];延边大学;2004年

2 张长江;我国劳务输出的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05年

3 龚莹;我国对外劳务输出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郝冰;中国对外劳务输出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杨晨;对外劳务输出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及今后的发展展望[D];山东大学;2006年

6 苏萌;我国劳动力海外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7 杨月圆;吉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崔昌浩;延边州境外劳务输出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9 黄超;跨国劳务输出中的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10 闵春实;韩国引进外国劳动者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腾;自然人口生产形式的终结及其社会意义[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3年01期

2 罗筱玉;试论我国粮食生产与人口生产矛盾日趋尖锐的原因与对策[J];地方政府管理;1999年06期

3 徐莲梅;从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口生产的关系演变看“科教兴国”战略[J];学习论坛;2000年02期

4 杜盛荣;;人口生产对物质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靖安县人口生产的情况调查[J];求实;1991年06期

5 戚攻;;加快民生建设促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0年04期

6 陈永元;;人口生产控制机制失衡的分析[J];求实;1993年04期

7 刘海江;;生产辩证法与共同体的衰落[J];北方论丛;2010年03期

8 曹美英;;谈我国生态环境问题[J];新视野;1990年04期

9 王红艳;;“少生快富”与宁夏回族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J];宁夏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10 彭希哲,,戴星翼;试论持续发展与人口控制[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景宽;;正确处理和谐社会与人口生产的关系[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建成;陈贵松;;现代林业发展理论[A];中国林业技术经济理论与实践[C];2006年

3 刘国涛;;法学生态化的法理学基础初探——试论生态法律关系[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4 王洪山;李文竹;刘松根;;“计划生育”功成业就“智慧优生”势在必行——关于实施“优生”国策的倡议[A];2009年中国未来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潘石;;中国政治经济学的“形而上学范式”革命[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6 陈鹏;;中国农村发展的三种生产理论视角[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靳松涛;陈素美;;谈黄河下游滩区可持续发展之路[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水环境保护及生态修复的研究与实践[C];2005年

8 侯俊华;肖涛;任龙岐;;关于大伙房水库输水工程持续发挥作用的建议[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9 王谦;;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是西部大开发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一种可行途径[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10 倪顺利;;镀锌线焊机控制[A];冶金轧制过程自动化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根 内蒙古自治区区委党校教务处;[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戚攻;[N];重庆日报;2010年

3 李淑敏;[N];山西日报;2000年

4 王武成 孙晓霞 王雯霞;[N];吉林农村报;2011年

5 曹湘黔;[N];自贡日报;2007年

6 袁东;[N];上海证券报;2007年

7 ;[N];南方日报;2009年

8 记者 黄艳玲;[N];广元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N];四川政协报;2008年

10 通讯员 刘莉萍 何英 记者 蔡钧庭;[N];三峡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苏建明;可持续发展视野下的四川生育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2 任振宇;中国流动人口政治参与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蔡成效;人与世界关系的实践基础之沉思[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豆建春;制度安排与人口生产:短缺还是过剩[D];西北大学;2012年

2 刘天才;新型生育文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清华大学;2004年

3 陈蕾;都市80后双独子女家庭的孕产消费[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4 颜峰;贵州民族人口法律文化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刘义;新中国农地制度演变与农村人口增长辩证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代娉;辽宁省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万勇;论我国高校学生充分就业问题[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丽娟;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物质生产”范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任亮;试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的“三农”问题[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丽辉;湖南人口发展与社会变迁(1950-2007)[D];中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7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7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a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