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北极海空搜救合作:规范生成与能力短板

发布时间:2018-06-09 05:29

  本文选题:北极航空与海洋搜救合作协议 + 北极国家 ; 参考:《国际论坛》2014年02期


【摘要】:海冰的融化带来了北冰洋航道的开通愿景,同时也加重了该地区海空运送压力。随着北冰洋海运与极地旅游活动的增加,北极地区发生海空紧急救援的几率不断提升。为了维护安全,完善安保,北极理事会于2011年5月通过了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北极航空与海洋搜救合作协议》。北极八国搜救合作尽管具备制度基础,但在救援能力方面仍然面临着多重挑战:搜救区过于庞大、恶劣的环境、搜救装备及基础设施的欠缺。本文旨在分析北极搜救合作的现状,并针对如何缩小能力差距作出初步结论。
[Abstract]:The melting of sea ice has given rise to a vision for the opening of the Arctic Ocean waterway and increased sea and air transport pressure in the reg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marine and polar tourism in the Arctic, the probability of emergency rescue by sea and air in the Arctic is increasing. To maintain safety and improve security, the Arctic Council passed a legally binding agreement in May 2011-the Arctic Aviation and Maritime search and Rescue Cooperation Agreement. Despite their institutional foundations, the Arctic G8 still faces multiple challenges in terms of rescue capabilities: the size of the search and rescue zone, the harsh environment, and the lack of search and rescue equi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rctic search and rescue cooperation and to draw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on how to narrow the capability gap.
【作者单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基金】:作者主持的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管理规制视角下中国参与北极航道安全合作实践研究”(项目批号13YJCGJW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保志;;试析北极理事会的功能转型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国际论坛;2013年03期

2 柳思思;;“近北极机制”的提出与中国参与北极[J];社会科学;2012年10期

3 舟丹;;俄罗斯将批准私营企业开采北极油气资源[J];中外能源;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越;王磊;;中国如何应对北极地区形势新变化[J];当代经济;2013年03期

2 刘作宇;;浅析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永久观察员的利弊——基于国际法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4年01期

3 何光强;宋秀琚;;创造性介入:中国参与北极地区事务的条件与路径探索[J];太平洋学报;2013年03期

4 肖洋;;北极理事会“域内自理化”与中国参与北极事务路径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尤睿娟;中俄北极航道开发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胡畔;北冰洋外大陆架争端及其解决机制分析[D];外交学院;2013年

3 马丁(Martin Kossa);中国与其新兴的北极议程[D];浙江大学;2013年

4 李璐璐;加拿大的北极理事会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慧;;“北极争夺战”的国际法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程保志;;北极治理机制的构建与完善:法律与政策层面的思考[J];国际观察;2011年04期

3 陈玉刚;陶平国;秦倩;;北极理事会与北极国际合作研究[J];国际观察;2011年04期

4 李树军;张哲;李惠雯;吴迪;王伟;丁金挺;;编制北极地区航海图有关问题的探讨[J];海洋测绘;2012年01期

5 郭培清;田栋;;摩尔曼斯克讲话与北极合作——北极进入合作时代[J];海洋世界;2008年05期

6 曹玉墀;牟珩;姜玉;;北极航线探讨[J];世界海运;2011年10期

7 史春林;;北冰洋航线开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中国利用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8期

8 王军敏;;关于北极法律地位的新动向[J];理论前沿;2009年20期

9 程保志;;当前北极治理的三大矛盾及中国应对[J];当代世界;2012年12期

10 陆俊元;;当今北极地缘政治格局特征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1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加拿大总理前往北极[J];共产党员;2007年17期

2 吕德胜;;北冰洋成为新热点[J];中国民兵;2007年09期

3 王海利;;北极争夺战愈演愈烈[J];晚报文萃;2011年07期

4 郭培清;;北极争夺战[J];海洋世界;2007年09期

5 戚永卫;夏振盛;陈凌;;从军事视角看北极[J];科技风;2009年18期

6 叶钦卿;李瑞景;;最后的盛宴——北极的权益之争[J];现代军事;2005年01期

7 李东;;俄北极“插旗”引燃“冰地热战”[J];世界知识;2007年17期

8 畅言;;北极烽火 俄美加等国北极争夺战及我国的对策[J];舰载武器;2007年10期

9 王志彬;;北极引爆世界大战?[J];东北之窗;2009年17期

10 海纳;;北极争夺战[J];民防苑;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汝建;孙烨忱;刘伟男;肖文申;;北冰洋西部晚第四纪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高众勇;许苏清;陈立奇;;北冰洋pCO_2的时空变异及其控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康建成;李志军;张小伟;周琳琳;;北冰洋多年海冰结构和生消过程[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娜;吴辉碇;孙波;;北冰洋RGPS海冰运动及其对海面风场的响应[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张璐;张占海;吴辉碇;李群;李娜;;盘点北极海冰现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6 孙波;何茂兵;康建成;温家洪;李院生;;探地雷达对北冰洋海冰的探测与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2002——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八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刘子琳;陈建芳;陈忠元;张涛;张海生;;白令海夏季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分布[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8 方瑞祥;;气候变暖下的“西北航道”航线选择[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9 佘文成;;北极海区(北海-朗伊尔城)航行[A];船舶大风浪中操纵(上册)[C];2006年

10 李志华;白春江;张永宁;王辉;;北极航线概况[A];气象海洋环境与船舶航行安全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蝌勒;谁是北冰洋冰量剧减罪魁祸首[N];中国海洋报;2010年

2 陈文鑫;多国竞逐北极图什么[N];人民日报;2010年

3 杨宁 何川;开发北极的合作之路[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汪巍;加拿大为何积极开拓北极[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胡连荣;北极地区急剧变暖[N];中国环境报;2003年

6 本报记者 张晓东 本报驻加拿大记者 李文政 本报驻美国记者 温宪;北极:寒地正在变热土?[N];人民日报;2010年

7 傅铸;关于北极的几个事实[N];中国海洋报;2010年

8 景然 本报记者 马佳 王夕;北极科考:冰雪融化[N];北京科技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夕;北极科考体悟人生[N];北京科技报;2010年

10 本报特约撰稿 刘涛;告诉你真实的北极[N];中国国防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文中;大国博弈下的北极治理与中国权益[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李丕学;北极径流变化的关键气候因子及其对北冰洋海冰变化影响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孙豫宁;北极治理模式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4 陈志华;北冰洋西部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高众勇;南北极海区夏季海-气二氧化碳交换特征及其所揭示的海洋学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6 朱瑛;北极地区大陆架划界的科学与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袁林喜;北极新奥尔松和浙江舟山群岛的典型岛屿生态地质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姜珊;过去3000年南北极典型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沉积记录及对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杨凡;北极生态保护法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孙娜;北冰洋、白令海、南海南部海域氟氯烃分布特征及其水团示踪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小娟;当代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战略新动向浅析[D];外交学院;2010年

2 陈飞;俄美北极战略比较研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湘潭大学;2012年

3 史佳卉;浅析俄加美对北极地区的争夺及中国的北极战略[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4 朱柱;布什政府美国北极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5 王小飞;北极污染物[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李璐璐;加拿大的北极理事会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程一轩;北极夏季风对海冰运动贡献的统计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曹玉墀;北冰洋通航可行性的初步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胡宪敏;太平洋入流对北极海冰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10 陶平国;北极主权权利争端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99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1999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2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