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本文选题:新帝国主义 + 本质目标 ; 参考:《山西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在众多的马列经典著作中,关于帝国主义的详细论述当属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该著作不仅高度总结了帝国主义的概念,而且还总结出那一时期帝国主义的根本特征。如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部分论断已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而变化,旧式的帝国主义国家在经济、政治、国际地位也与以往有所不同,表现出新的特征,国内外学术界把这一变化称为“新帝国主义”。随着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在经济、政治、文化、国际地位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新帝国主义国家不断出现“中国威胁论”的声音,使得它们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对我国进行打击,以维护它们的霸主地位。本文以这些既有的现实为基础,站在新的视角来考察新帝国主义,运用文献研读、比较分析和现实观察这三种方法来分析论述新帝国主义的产生、提出、影响以及国内外学者的评析,同时为我国在应对新帝国主义对我国影响的缺失方面提出探索性建议,为我国今后在经济、文化、思想重塑方面得以更好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该选题是对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延伸,继承了无论帝国主义国家在过去还是现在,或者未来,维护自己霸主地位永不改变的思想,延伸了维护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所采取多变的手段,这就为我国今后在加强自身发展的同时,警惕和防范外国势力对我国的渗透,我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提高警惕,重塑信仰,才能给予新帝国主义有力地回击。
[Abstract]:Among the numerous classics of Marxist-Leninism, the detailed exposition of imperialism belongs to Lenin's "imperialism is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 which not only sums up the concept of imperialism, It also summed up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erialism in that period. Now, some of Lenin's conclusions on imperialism have changed with the changes in the world structure, and the old imperialist countrie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past, showing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academic circles at home and abroad call this change "neo-imperialism". With the great achievements China has made in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over the past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se neo-imperialist countries have constantly appeared the voice of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Make them attack our country in a different way to maintain their hegemony. On the basis of these existing realities, this paper examines neo-imperialism from a new angle of view,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emergence of neo-imperialism by means of literature study,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alistic observ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tentative suggestions for our country to deal with the lack of influence of neo-imperialism on our country,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economy, culture and ideology in the future. This topic is an inheritance and extension of Lenin's theory of imperialism, inheriting the idea that the imperialist countries, in the past, now and in the future, will never change their hegemonic position. It extends the changeable means adopted to safeguard its hegemonism and power politics. This will help our country, while strengthening its own development, be vigilant and guard against the infiltration of foreign forces into our country in the future. Only by persisting in and developing the theory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rsisting in the road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constantly developing and strengthening ourselves, raising vigilance and reshaping our faith, can we strike back forcefully to Neo-imperialism.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50;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域霞;;再读塞缪尔·亨廷顿《孤独的超级大国》有感[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姚荣;;对越自卫反击战时期的中美关系[J];改革与开放;2011年18期
3 张琦慧;;维护世界和平,理性反对霸权[J];学周刊;2011年18期
4 沈德昌;;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双重发展趋势[J];人民论坛;2011年20期
5 董慧;;时空动力学视域下资本与权力的空间交错[J];哲学动态;2011年05期
6 朱彦振;;哈维新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探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4期
7 伍京京;胡继琼;;以“正义观”界定的美国新保守主义[J];贵州社会科学;2011年07期
8 冯颜利;;“全球秩序重建与国际思想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06期
9 唐建兵;;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成因探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伟;;拉美左派崛起对左派政府与美国关系的影响[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光来;;为了实现哲学的协奏[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段忠桥;;当前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重要成果——戴维·哈维的《新帝国主义》及其意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汪行福;;2007年英国马克思主义研究(节选)[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朱光烈;;走向“复杂”的研究和写作[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爱冬;;人学视域中的和谐世界问题[A];第八届暨第七届全国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钱文华;;论中美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向[A];伟大的胜利,,辉煌的成就——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论文集[C];1999年
7 钮汉章;;世界的新民主治理:争取世界持久和平的战略选择[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8 郜非非;;新中国六十年外交战略发展过程及启示[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大吉;;关于继承和重构传统的民族宗教文化的一些思考[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4集)[C];2009年
10 郭跃华;;《蝴蝶君》中的霸权主义意识形态[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文;“新帝国主义”的胜利?[N];南方周末;2003年
2 邱震海;新帝国主义思潮复燃[N];亚太经济时报;2004年
3 北京外国语大学张志洲;美利坚“新帝国主义”:游荡的幽灵[N];中国经营报;2003年
4 本报高级编辑 江上雨;人权高于主权:霸权主义的幌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5 苏宇/摘译;新帝国主义的主要特征[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李桂兰 编译;“新”帝国主义不同以往[N];社会科学报;2005年
7 叶檀;为何银行业资本霸权主义横行无忌[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李刚;挑战足球“霸权主义”[N];中国体育报;2010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管清友;美国的石油帝国主义[N];中国经营报;2006年
10 赵修义;“软实力”所不能涵盖的……[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丽娟;国外帝国主义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窦仲晖;对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政治与法律方式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吴虹;技术负荷政治的哲学追问[D];东北大学;2006年
4 唐建文;周恩来外交伦理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任胜君;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与国家对外关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6 冯颜利;论全球发展的公正性[D];苏州大学;2002年
7 张玉夺;新干涉主义研究——以美国为中心[D];吉林大学;2004年
8 朱永彪;中国国家安全观研究(1949-2011)[D];兰州大学;2012年
9 夏光辉;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王承就;古巴共产党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洁;新帝国主义的形成及其对我国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2年
2 段向帅;论“新帝国主义”及其主要特征[D];苏州大学;2010年
3 蔡国栋;当代新帝国主义本质剖析[D];山东大学;2012年
4 詹红兵;试析战后美国推进霸权主义金融外交的历程[D];外交学院;2010年
5 王蕾;论美国霸权主义的延拓[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辉;浅析美国霸权主义的成因及其具体表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夏建平;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海兵;美国新帝国主义论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春;论恐怖主义与霸权主义的关系及应对策略[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10 童毛弟;霸权主义是引发国际恐怖主义的重要根源[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265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26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