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冷战初期美国对外传媒战略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澳门的传媒和出版[J];党建与人才;1999年08期
2 吴贤纶;欧盟继续实行将电信、传媒部门区别对待的行政管理体制(续)[J];广播电视信息;1999年12期
3 秦晖;舆论监督与“有错推定”[J];新东方;2003年03期
4 陈力丹;生活和实践在呼唤舆论监督理论的突破[J];新闻知识;2004年02期
5 胡建平;马珍萍;;论传媒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6年19期
6 陈慧颖;;全球化进程中的传媒角色分析[J];理论界;2007年09期
7 李娟;;美国慈善基金会与美国外交[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8 曹凤中 ,王玉振 ,栾怡;美国外交和全球环境的挑战[J];环境科学动态;1996年03期
9 王胡;传媒[J];新闻周刊;2002年19期
10 王胡;传媒[J];新闻周刊;2002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龙云;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研究(1921-1991)[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朱春阳;成就卓越:传媒产品创新研究——一种行为与能力的分析范式[D];复旦大学;2004年
3 孙宝国;18世纪以前欧洲文字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乐阳;大众传媒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江涛;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建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6 李静;医学、现代国家与传媒[D];复旦大学;2009年
7 刘学政;美国总统与国会的战争决策权之争[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8 刘文山;尼克松晚年外交战略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姚百慧;应对戴高乐主义:美国对法政策研究(1958-1968)[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余丽丽;社会转型与媒介的社会控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应启宏;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信息平台规划[D];上海海事大学;2003年
2 刘源超;转型期的中国传媒产业问题研究与对策分析[D];重庆大学;2003年
3 张瑞雪;论传媒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5年
4 王利平;传媒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5 王莹;消费主义与我国传媒的“消费时代”[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6 张名章;新闻娱乐化现象探论[D];广西大学;2004年
7 王立军;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传媒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王庆林;草根组织在传媒作用下空间拓展的可能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覃柳;舆论、传媒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4年
10 照日格图;论冷战初期美国对外传媒战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35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3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