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十难题_论中国外交转型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外交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08年第5期
(总第178期)学 习 与 探 索Study&Exploration No.5,2008 Serial.No.178
政治发展研究
论中国外交转型
王 逸 舟
a,b
(中国社会科学院a.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b.研究生院,北京100732)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对外关系领域处于持续而重大的转型之中地区、第三世界、西方世界、多边组织及机制之间的关系,、,再到中国中央政府的对外援助和国内各地方的国际化进程,理论研究的转型等十个不同的方面,:、隔绝于国际市,中国的外交转型是、由传统的斗争哲学到新时期的“以两手对两手”、“”,是中国从国际体制外的自我封闭者甚至对抗者到进入国际体。
关键词:中国外交;改革开放;国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D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8)05-0057-11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启动以来的第三十个年头。30年来,中国经济创造了连续多年年均近10%的增长率,人均所得从不到300美元提高到近3000美元。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科技、体育、传媒等领域乃至城乡面貌和人的观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积极变化。与这些变化相适应,中国的外交和国际战略及相关研究领域也处在持续而重大的转型之中。所谓外交(FOREINGAFFAIRS),是指一个国家广
(DI2义的对外联系与事务,也包括狭义的“外交”PLOMACY),即外交部门的体制与操作,但范围更
合作关系、妥善处理各种棘手难题的新形态和新实践。简言之,旧的类似冷战的模式被新的睦邻友好的方针所取代[1]。
中国是当今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周边关系也是现今国际政治里最复杂多样的形态之一。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近30个大大小小的邻国中,竟有近一半曾与中国发生过主权纠纷甚至武装冲突,至今仍然有近10个国家同中国存在着围绕陆地边界、领海和经济区及各种岛礁、大陆架归属的争议。历史上,中国与各个邻国的关系中既有和谐相处、共荣共进的美好阶段,也不乏剑拔弩张、残酷争斗的不幸阶段。从新中国成立直到改革开放前的近30年,在当时特殊的国际国内政治氛围导向下,虽然有外交部门和周恩来个人的友善努力,但总体上中国与周边区域的关系是比较紧张的,表现为:中国与部分邻国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主权与安全问题始终没有根本缓和;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不仅数量少,而且严格服从服务于政治意识形态方针;“敌”或“友”的划分一直存在。朝鲜、越南及印度支那地区被视为中国外交和军事的主要“盟区”之一,而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多数国家被看成敌对国家或潜在的遏制范围,苏联及其“卫星国”蒙古等被当做不同阶段的主要战友或主要威胁,对南亚主要大国印度、巴基斯坦的关系恰似“冰火两重天”。尤
(以下简称“)等极其在国内“文化大革命”文革”
加宽广,包含外交体制、外交思想、国际交往、国际战略、国际观念等。这里采用广义的视角,从十个领域或方面,透视和概括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对外关系的历史性变迁。
(一)中国与邻国及周边地区关系的转变
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以“以邻为善、以邻为伴”及“周边为首要”等思想为指导,中国对邻国及周边地区的态度和做法,由过去政治意识形态标准高于一切、敌友关系泾渭分明的形式与做法,逐步转变为努力同所有邻国建立友善与
收稿日期:2008-09-04
作者简介:王逸舟(1957-),男,湖北武汉人,副所长、研究员,世界经济与政治编辑部主编,世界经济与政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理论研究。
“左”气氛盛行的年代,中国人的被包围感和焦虑
57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外交转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3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