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美核战略稳定关系构建、分歧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9 22:24

  本文选题:核武器 + 中美关系 ; 参考:《和平与发展》2017年01期


【摘要】:伴随着冷战终结和核裁军的推进,核武器引发"末日之战"的恐惧明显下降,但依然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战略砝码。构建核战略稳定关系符合中美根本利益。长期以来,是美国的价值理念、安全观念和对华偏见、敌意阻碍着中美核战略稳定的具体化、实践化。作为核优势方和战略稳定倡议者,美国首先要克服"霸权抑郁症"。中美需要聚焦影响核战略稳定的哲学和战略本源,在"信"、"和"、"等"、"活"、"融"等理念、原则上凝聚战略共识,良性互动,务实解决具体问题,共同推进战略稳定,中美核战略稳定才有值得期待的前景。
[Abstract]:With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advance of nuclear disarmament, the fear of "the end of the war" caused by nuclear weapons has obviously decreased, but it is still an important strategic weight affecting Sino-US relations. It is in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build a stable nuclear strategic relationship. For a long time, it is American values, security concepts and prejudice against China that hinder the materializ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nuclear strategic sta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As a nuclear advantage and a strategic stability advocate, the United States must first overcome "hegemonic depressio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ed to focus on the philosophical and strategic sources that affect the stability of the nuclear strategy, in the concepts of "letter", "and" live "," melt ", etc., to gather strategic consensus in principle, to interact positively, to solve concrete problems pragmatically, and to jointly promote strategic stability. Onl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nuclear strategic stability has the prospect worthy of expect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政工系军事法与国际关系教研室;
【分类号】:D81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清丽 ,耿其昌;美国调整核战略威胁世界安全[J];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09期

2 何奇松;;析冷战结束后的法国核战略[J];国际论坛;2006年03期

3 梁仁;;大国核战略的对比分析[J];现代军事;2007年04期

4 潘锐;;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美国核战略的演变[J];国际展望;1988年19期

5 庄去病;;谈谈《核战略发展史》[J];世界知识;1990年12期

6 萨本望;一部核武器和核战略的发展史——《美国核战略》评介[J];世界知识;1992年06期

7 罗山爱;;21世纪各国核战略(下)[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07年03期

8 孙快吉;;解读我国自卫防御核战略[J];时事报告;2007年02期

9 刘斌;蒋文洁;;中国核战略:当变则变[J];共产党员;2009年16期

10 刘怡;;中国“反导”背后的核战略[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向丽;;中国核战略评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李绪成;创建核战略学科[N];中国国防报;2001年

2 魏国安 二炮某部研究员;应继续奉行“有效防卫”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王国胜 李伟;美国核战略全面改版[N];解放军报;2002年

4 刘一代 何天进;核战略理论专家武天富的探索轨迹[N];光明日报;2006年

5 ;武天富:搏击在核战略研究潮头浪尖[N];科技日报;2006年

6 王新建;俄要放弃“预防”牲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7 徐光裕;中国核战略基本特征:有威慑无威胁[N];解放军报;2010年

8 记者 袁飞;罗援详解中国核战略:有限威慑与有效打击[N];第一财经日报;2012年

9 韩建军;核武安全事故频繁 美高官争论核战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韩建军;美国要改革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仲春;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刘磊;美国知识分子与美国核战略思想的演变(1945-196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洪杰;英、法两国核战略的演变与比较[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施文肖;冷战后俄罗斯核战略调整及其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3 孙珊珊;冷战后美国核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骆平;中国核战略:传统战略文化与现实利益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俞香淑;美国的全球核战略与朝核问题[D];延边大学;2005年

6 杨竹;核战略与国际关系及中国核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方方;论冷战后美国核战略演变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司凤;奥巴马政府核战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莉;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核战略演进动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10 郭圳;朝鲜核战略动因与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415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415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9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