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与东亚世界——兼评费正清的“华夷秩序”论

发布时间:2018-06-22 21:36

  本文选题:宋辽金元时代 + 中韩关系形态 ; 参考:《南京社会科学》2015年02期


【摘要】:十至十四世纪的中韩关系形态是宗藩关系。宗藩关系起源于周朝的畿服制度和礼制。一般认为,在东亚史上存在着以中国封建王朝为中心、以周边国家向中国朝贡为特征的朝贡体系或称华夷秩序。然而,宋辽金乃至蒙元时代的中韩关系形态,似乎对费正清教授的"华夷秩序"理论提出了挑战。因为这一时期,虽然中国与高丽建立了宗藩关系,但是,随着辽金蒙古先后入主中原乃至一统天下,以辽金元为代表的北族王朝,取代了以汉唐宋为代表的汉族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的地位,并迫使高丽等周边国家称臣纳贡,所以,费正清教授关于"华夷秩序"的论述,并不完全符合此一时期东亚国际秩序的事实。这时期的东亚,不仅不存在以宋朝为中心的东亚国际秩序,而是以北族王朝辽金元为中心,形成了"华夷变态"的东亚世界。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the tenth and fourteenth centuries was the suzerain-vassal relationship. The suzerainty-vassal relation originated from the system of gufu and etiquette of Zhou Dynasty. It is generally believed that in the history of East Asia there exists a tributary system or order characterized by the Chinese feudal dynasty and the tributes paid to China by neighboring countries. Howe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Korea in Song, Liao and Jin dynasties and even in the period of Mongolia and Yuan seemed to challenge Professor John King Fairbank's theory of "order of China and Yi". Because in this period, although China established a suzerain-vassal relationship with Korea, but with the Liao Jin and Mongolia successively taking over the Central Plains and even dominating the whole world, the Northern Dynasty represented by the Liao, Jin and Yuan dynasties, It took the place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of East Asia, which centered on Han dynasty, represented by Han dynasty, and forced Koryo and other neighboring countries to venerate tributary, so Professor John King Fairbank discussed "the order of China and Yi". It does not fully accord with the fact of the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order during this period. In this period, there was not only no East Asian international order centered on the Song Dynasty, but also a "Huayi abnormal" East Asian world.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韩国研究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82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泽枫;;论传统老庄虚无思想对无政府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马腾;;儒家“中庸”之传统法文化观照[J];北方法学;2011年02期

3 刘绪义;;论先秦诸子对“社会和谐”的探索及其现代启示[J];北方论丛;2006年01期

4 谢波;;北宋对“归明人”的法律控制[J];北方论丛;2009年06期

5 允春喜;;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渊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张连文;;明代大同地区军事聚落的形成和发展[J];沧桑;2012年02期

7 黎学军;;传统哲学教育与现代公民教育之思辨[J];创新;2010年05期

8 刘超建;;晚清新疆协饷枯竭原因探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9 侯磊;;重构《管子》中法家思想的发展理路[J];船山学刊;2009年04期

10 臧豪杰;;现代社会下的国学迷思——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争鸣[J];船山学刊;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传华;;“岂得以舜之所以事瞽瞍者事君乎?”——论王船山对孝的伦理政治化的批判[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李贵连;李启成;;法治(Rule of Law)还是治法——近代中国法治的一点思考[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3 马作武;;孔子杀少正卯考论[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4 朱晓鹏;;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北村一仁;;南北朝时期的“荒”[A];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回顾与探索——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张敏;罗干;;没有政道的治道——牟宗三《政道与治道》对中国政治“大传统”的启示[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陈宏光;;《管子》社会治理思想的法文化审视[A];管子哲学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问题——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8 马腾;;基督教“圣爱”与墨家“兼爱”——“爱”与“正义”关系理论的类型学考察[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法与宗教的历史变迁[C];2010年

9 赵联赏;;朱元璋对明代冕服制度的影响[A];明太祖与凤阳[C];2009年

10 杨赛;;中国音乐美学范畴及其理论体系[A];文化复兴:人文学科的前沿思考——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别道玉;《国语》与先秦文化精神[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赵海霞;清代新疆民族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杜芝明;宋朝边疆地理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徐伟;超越与救赎:神秘主义精神气质与中国近代政治思想[D];浙江大学;2010年

9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桂峰;传统民本思想的理论品质与现代转型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树华;霍布斯与韩非的人性思想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廖红标;明清时期广西对外交通发展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6 许作海;魏焕《皇明九边考》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7 吕宗敏;何秋涛《朔方备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闫宗淼;清朝回疆民族政策—伯克制度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9 孔令俊;《管子》民本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10 罗婷婷;当代大学生利益观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莹;;论日本对“华夷秩序”的冲击[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01期

2 卢t,

本文编号:20542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542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4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