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全球公共物品分类:外交决策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6-28 17:46

  本文选题:全球公共物品 + 外交决策 ; 参考:《世界经济与政治》2015年04期


【摘要】:全球公共物品供给是全球治理研究的新兴议题,现有的研究方法主要反映了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学科特征和研究目的。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嵌入国际关系的学术框架内,从外交决策的视角观察国家提供全球公共物品的不同方式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意义。作者在借鉴统合全球公共物品传统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国家供给的决策过程的差异,将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区分为主动供给、被动供给和无意识供给三类;根据供给动机的差异,主动供给和被动供给又可依照积极和消极的向度各自区分为两类,不同种类的公共物品供给在实践中表现出不同的供给特征。该分类法将国家特征、外交互动和国际观念同公共物品的特性有机结合,并建立在国家实践经验的基础之上,有助于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展示国家在何种情况下愿意为全球公共物品供给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而非始终是搭便车者。该分类法进而为推动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协调、探索通过全球公共物品的供给以实现全球治理提供研究的基础和分析的起点。
[Abstract]:The supply of global public goods is a new topic in the study of global governance. The existing research methods mainly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urposes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It is of methodological significance to embed the supply of global public goods within the academic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to observe the different ways in which countries provide global public goo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plomatic decision-making. Based on the tradi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lobal public goods, the author divides the global public goods supply into three categories: active supply, passive supply and unconscious supp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national supp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supply motivation, active supply and passive supply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according to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directions.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goods supply show different supply characteristics in practice. The classification combines national identity, diplomatic interaction and international concepts with the identity of public goods and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national practice, It helps to demonstrate in term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circumstances under which countries are willing to contribute to the global supply of public goods to varying degrees, rather than being a hitchhiker all the tim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coordination of national governance and global governance, the classification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global governance through the supply of global public good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分类号】: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昊;;全球秩序:概念、内涵与模式[J];国际观察;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储召锋;;软权力的思想演进——从修昔底德到约瑟夫·奈[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周军;略论1938年美英互惠贸易协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朱兵;陶永新;;近代欧洲政治话语的创新——“国家理性”观析微[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4 黎海波;;外交胜于军事:波斯对希腊城邦遏制成功探因——一种现代国际关系视角的解读[J];北方论丛;2011年01期

5 贾付强;;无政府逻辑视角下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国际安全观[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杨成;;中国俄苏研究的范式重构与智识革命——基于学术史回顾和比较研究的展望[J];俄罗斯研究;2011年01期

7 华民;“马尔萨斯制约”与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新认识[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苏云婷;靳继东;;女性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主题的转换与演进[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4期

9 熊艺茹;王勇;;浅析地缘战略与印度洋的战略地位[J];法制与社会;2011年15期

10 肖刚;;克服“外交缺陷”:体现中国外交先进性的几点思考[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李雪平;;从国际法角度论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际化[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2 樊勇明;;东亚合作与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李雪平;;从国际法角度论中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国际化[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胡欣;;康德国际政治观的精神解读——乐观主义、渐进变革和终极关怀[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5 金新;;国际关系理论的“空间转向”:一项研究议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周厚虎;;美国霸权战略中的软实力要素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凌云;“双本位”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静;国家软实力构建视野中的中国竞技运动软实力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谭笑;“遏制”战略再审视:从卡特到布什—冷战时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研究(1977.1-1991.12)[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李芳;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危机的特征与原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夏咸军;美国对外经济援助[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陈如;国际货币秩序的演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2年

9 董晓倩;论政府软执行力[D];吉林大学;2012年

10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鲁男;罗斯福对华经济政策(1931-1945)[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永超;美国新政时期证券监管制度研究(1929-1945)[D];吉林大学;2011年

4 陶菁;法律进化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施文肖;冷战后俄罗斯核战略调整及其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大庆;摩根索现实主义与华尔兹现实主义的比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莎岚;从1942年印度问题看英美特殊关系[D];四川大学;2005年

8 石贤泽;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兵;圭恰迪尼其人及政治思想[D];四川大学;2006年

10 邢轶非;国家间权力—安全竞争的机制分析:一种现实主义的理论视角[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西尔维奥·埃雷拉;建立世界政府——国际上有关建立超国家“世界政府”的种种构想[J];国际新闻界;1994年01期

2 门洪华;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02期

3 钟飞腾;;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4期

4 安希孟;从国家主义到世界主义[J];世界民族;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昊;;全球秩序:概念、内涵与模式[J];国际观察;2014年02期



本文编号:2078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078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e1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