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联盟战略的可行性分析

发布时间:2018-07-10 13:14

  本文选题:中国外交 + 联盟类型 ; 参考:《外交学院》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联盟是国际政治舞台上极为常见的政治现象,也是大国博弈关键的战略手段。在冷战后期,中国为了维护本国的自主性,选择了不与任何超级大国结盟的战略;在冷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自身实力所限,中国选择了避免刺激美国的不结盟战略作为外交方针。随着“崛起国”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不可避免的造成“守成国”美国的关注与围堵,在中国周边深化以及拓展同盟关系网是美国对华围堵战略的重要一环,然而对此中国并没有与之相对的有效战略手段。面对结构化矛盾日趋明显的中美关系,中国国内重拾结盟战略的呼声日益高涨,同时不结盟战略的维护者也竭力地宣扬不结盟战略的合理行与必要性。两方争论的焦点包括,现阶段国际政治生态面貌、中国战略的源动力、结盟的成本收益等。对此本文认为,一、现实主义的权力政治仍未过时,各国在可预见的未来仍然以其为基本准则行事,寄希望于“无实力的善意”对大国生存与发展是极其不负责的;二、在客观上,美国加紧围堵中国是事实,加之中国主观上止戈为武的传统战略思想,使得中国正视美国威胁并采取有效的震慑战略成为必然;三、无论是否采取结盟战略,美国对中国的警觉已然形成,所以,结盟战略带来的是,增大中国的军事保险、结交更多的真朋友与维护中国日益拓展的海外利益等优点。此外中国国内外环境的巨变、亚太地区大国关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全球化过程中日益加深的利益纠葛等,都增加了结盟战略的可行性。本文的最后尝试给出应对“结盟阻力”的一些方案,同时也将谈及构建联盟体系时需面对的问题,如联盟类型、注意事项以及结盟优先方向等。
[Abstract]:Alliance is a very common political phenomenon o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age, and also a key strategic means of big country game. In the late Cold War, in order to safeguard its autonomy, China chose not to ally with any superpower. In the period after the Cold War, due to its own strength, China chose the non-alignment strategy to avoid stimulating the United States as a diplomatic policy.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hina's national strength as a "rising pow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pay close attention to and block the "conservative states." deepening and expanding the network of alliance relations around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United States' strategy of encircling China. However, China has no effective strategic means to deal with it. In the face of the increasingly obvious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he voice of the alliance strategy in China is rising day by day, and the defenders of the non-aligned strategy are trying their best to advocate the rational action and necessity of the non-alignment strategy. The two sides focus 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logy, the source of China's strategy, the cost and benefits of the alliance, and so on. This paper holds that, first, the power politics of realism is still not out of date, all countries still act on the basis of it for the foreseeable future, hoping that "no good will" is extremely irresponsible for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 powers; Objectively speaking, it is a fac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stepped up its containment of China, coupled with China's traditional strategic thinking of subjectively stopping war as a weapon, which makes it inevitable for China to face up to the threat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adopt an effective strategy of shock and awe. Third, whether or not it adopts an alliance strategy, The US is already alert to China, so the alliance strategy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creasing China's military insurance, making more real friends and defending China's expanding overseas interests. In addition, the great changes in China's domestic and foreign environment, th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the major powers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and the deepening conflicts of interest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ave all increas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alliance strategy. The last attempt of this paper is to give some solutions to deal with "alliance resistance", and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talk about the problems that need to be faced when constructing alliance system, such as alliance type,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and the priority direction of alliance, etc.
【学位授予单位】:外交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D8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军峰;全球化浪潮对国家主权的挑战[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2 陈乐平;新世纪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J];岭南学刊;2002年02期

3 张治武,张涛华;对国家主权的再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宋智萃;试论区域一体化法律制度对国家主权的影响[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刘青建;国家主权理论探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6 黄晓辉;黄喜春;;论国际经济机制与国家主权的和谐共存[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杜国胜;;法理学视野下国家主权的本质属性[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10期

8 王舒毅;;网络空间国家主权初探[J];保密工作;2012年09期

9 泽夏;经济国际化趋势对国家主权构成的挑战[J];战略与管理;1995年03期

10 杨云鹏;发展生产力与国家主权[J];金筑大学学报(综合版);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明;陈国良;宋涛;;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思想理论的奠基者[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2 洪永红;;吸引外资与维护非洲国家主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赵月枝;;数字时代中国对国家主权和技术自治的维护:希望、讽刺与不确定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张晓声;;WTO争端解决中的国家主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薛桂芳;马英杰;胡增祥;;论中国海岛立法的必要性[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6 曹泳鑫;;和谐世界的历史基础:国际体系转型与理论反思[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John B.Bellinger;季烨译;;美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8 史小红;;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义”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爱勤;;论菲律宾以“国家安全原则”主张南海诸岛主权的国际法法理悖论[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大华;朱蕾;;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欧阳志远;国家主权视野下的科学主权[N];光明日报;2009年

2 武警陕西省总队 向军;网络主权也是国家主权[N];解放军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黄广南;志存高远: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N];海南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严正 马剑;国家主权不可侮[N];人民日报;2000年

5 李云龙;国家主权过时了吗?[N];学习时报;2001年

6 钟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N];人民日报;2013年

7 山东检验检疫局 姜军;行使国家主权 维护全民利益[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媛 本报通讯员 田义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保障国家和平发展[N];法制日报;2013年

9 杨均平 刘旭;生态问题与国家主权[N];中国国防报;2001年

10 ;《国家主权新论》[N];福建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2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徐晓明;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D];复旦大学;2004年

5 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英;网络化时代的国家主权[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段元秀;论国家主权的变动及新型国家主权观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吴长谦;跨国公司对国家主权的挑战与国家的应对[D];山东建筑大学;2015年

4 王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红彦;均势条件下国家寻求安全的行为模式初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蕊;网络空间的国家主权问题[D];吉林大学;2015年

7 东野英男;小国的对外策略选择[D];外交学院;2016年

8 毕波;科学技术发展对外交关系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9 张雪;论国际组织中的国际授权[D];吉林大学;2016年

10 王雪静;北京申奥片中的我国国家形象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1134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134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a1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