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棱镜门”事件及其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影响和启示

发布时间:2018-07-20 13:20
【摘要】:"棱镜门"事件掀开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规模的监听丑闻,暴露了美国政治双重标准的虚伪和霸权主义;同时引发了各国对网络信息安全、政治安全的反思和警醒。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在网络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就要高度重视"棱镜门"事件对我国政治安全的影响,不断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政治安全的认识和治理能力。
[Abstract]:The "prism door" incident has opened up a large-scale surveillance scandal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 Western countries, exposed the hypocrisy and hegemonism of the double standards in American politics, and at the same time triggered the reflection and alarm of various countries on network information security and political security. Political security is the core of national security. Toda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prism door" incident on the political security of our country, and constantly enhance the information security.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other political security awareness and governance.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党委宣传部;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亚洲学研究中心;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谢晓光;;美国为什么热衷于推广“普世价值”[J];红旗文稿;2013年15期

2 李艳艳;朱继东;;斯诺登事件暴露出美国的霸权侵略本质[J];红旗文稿;2013年15期

3 周国平;网络发展对我国政治安全机制的冲击及对策[J];学习与探索;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萃萃;刘宏杰;;大安全观下边疆民族地区公共安全指标体系的建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兰奎;;风险社会视野下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与路径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高中;;国家安全与个人安全的法理辨析[J];中共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6期

4 张一弓;高昊;崔俊富;;中国国家经济安全战略的演进及内涵[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3期

5 王惠鹏;马国富;王子贤;高鑫;;网络文化安全防范体系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6 姜振军;;俄罗斯保护生态安全的措施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06期

7 姜振军;;俄罗斯军事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1期

8 姜振军;;俄罗斯科技安全面临的威胁及其防范措施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01期

9 王冠宇;;俄罗斯民族宗教结构的变化诱发新的社会政治危机[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6期

10 姜振军;;俄罗斯产业安全中的生产要素安全状况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杨闯;;国际城市面临的公共安全问题[A];城市安全:首都国际化进程研究报告[C];2010年

2 孙胜兰;;次贷危机影响下的我国经济安全的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提高政府执行力”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9·理论专刊)[C];2009年

3 束必铨;;从三代领导集体看中国国家安全观之演变[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4 黄岩;;促进国家认同,构建和谐多民族国家[A];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丛(2011年)[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静;中俄在中亚的共同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5 夏德元;电子媒介人的崛起[D];复旦大学;2011年

6 于维君;经济法历史合理性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7 孙宁;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的国家文化安全战略论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闪兰靖;回族基层社区平衡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9 曲婧;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价值及实现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刘文;信息网络化与当代中国政治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莉;细节中的住宅建筑安全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静;论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法律制度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经芹;中西义利观及其对外交政策影响的比较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梁秀娟;中美国家竞争情报体系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晓丹;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孙丹丹;西方国家渗透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浅析[D];河南大学;2011年

8 王有维;网络空间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任飞;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方杰;网络言论自由与国家安全的冲突和平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静;;社会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关系辨析[J];滨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王聪;;警惕快闪行动影响我国政治安全[J];辽宁警专学报;2011年02期

3 邓卫永,李屏南;全球化浪潮与国家政治安全[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1期

4 邓卫永,李屏南;全球化浪潮与国家政治安全[J];娄底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5 韩祥纯;;宗教渗透与国家政治安全[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胡沫;;和平崛起战略下的中国政治安全探微[J];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Z2期

7 冯来兴;;“普世价值”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胡沫;;中国和平崛起所面临的政治安全挑战及其对策[J];桂海论丛;2006年03期

9 王瑾;;以创新的理念维护国家政治安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3期

10 欧三任;;政治安全视阈中的农村民间组织发展与规范[J];甘肃理论学刊;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希平;;“小康社会”的政治安定保障[A];统筹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谌运清;魏厚德;;国家生态安全与外来生物入侵[A];外来有害生物检疫及防除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马维野;;科技安全:定义、内涵和外延[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4 蒋正华;;技术标准与国家经济安全[A];科学持续地发展生产力——世界生产力科学院中国籍院士文集[C];2009年

5 朱雁津;;共同努力 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稳定的高校校园环境——兼论安全保卫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刘善永;刘君;张树华;;实施生态工程 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7 朱传h,

本文编号:2133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33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d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