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同与建构:20世纪的西北边疆与现代国家
[Abstract]:Huang Dayuan thinks that geopolitics i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modernization of Neiya. Under the pattern of "Great Game" between Britain and Russia, the geopolitical politicization of Naya from "Tartar" to "Central Asia" has been realized. Influenced by the geopolitics of Neiya, China has formed a borderland syst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iya since the 18th century, which is a form of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West. Wei Bing believed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Northwest Frontier in the near future contained almost all the difficulties, paradoxes and setback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 modern state, and that the settlement of the frontier problem depended to a great extent on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and social governance of the state in the course of history.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frontier problem is also a probl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Chinese state. Guan Kai holds that China's discourse politics on frontier issues and its three cultural aspects are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modernity and cultural diversity, and the concept of human beings. Only by breaking down the cognitiv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frontier problem" in the mainstream society, can we truly realize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the border area. Nari Birigo believes that the definition of "frontier" by "living interaction" is borderland, where everyone is the frontier, and the matter is the borderland. Only when we transcend ourselves and transcend the old ideas, can we put forward the new 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new idea of national harmony. Liu Qi believ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ng a modern nation-state, the local knowledge similar to "Diqing's experience" can provide a supplement to the imperfection of modernity and a reference for nation-state construc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边疆热点地区城市民族关系发展态势与对策研究(”11&ZD059)阶段成果
【分类号】:D823;D63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四龙;;从越南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演变来看待民族主义的双重作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史月;;从《十亿之夜》看后现代语境下身份认同的复杂性[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2期
3 李斯特;;传统文化“误用”的政策分析——从耐克广告争议案切入[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4 赵存生;;中国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精神[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菅志翔;;“族群”:社会群体研究的基础性概念工具[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黄晓红;;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张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奂平清;;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中国民族认同[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洪霞;;种族冲突·文化界限——战后英国的多元文化政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马鸣;程芸;陈莹;丁鹏;袁国映;袁磊;张宇;李维东;萨根古丽;;罗布泊野骆驼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记录[J];动物学杂志;2011年05期
10 原晶晶;张云昊;;当代民族立义视角下的民族、族性与政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震;;论民族精神的历史性与时代性[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2 叶青;;全球化背景下认同多元化问题研究初探[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田文林;;对国际政治中民族分离1问题的多维分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张兵娟;;中国传媒的三种现代性话语及建构[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忒莫勒;;清末吴禄贞笔下的内蒙古东部社会及其筹蒙思想——以《东四盟蒙古实纪》、《经营蒙古条议》为基础[A];蒙古史研究(第十辑)[C];2010年
6 汪小平;;1920年代“台湾文化协会”启蒙运动中的民族论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8年卷)[C];2009年
7 郝时远;;对西方学界有关族群(ethnic group)释义的辨析[A];人类学与当代中国社会——人类学高级论坛2002卷[C];2002年
8 海路;徐杰舜;罗彩娟;;族群理论研究文献回顾[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9 张爱凤;;对当代新闻报道理念和实践的另类思考——文化政治学视角下的媒介批评[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10)——信息全球化时代的新闻报道:中国媒体的理念、制度与技术论文集[C];2010年
10 高大伟;李妍;;公园与北京城市文化空间的发展——以北京几个公园节庆活动为例[A];北京学研究2013:文化·产业·空间[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3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丹;中国族际政治整合的制度变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寅;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建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栗志刚;民族认同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蓝波涛;新时期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萌;示范性高中办学国际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怀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3 董素云;民族福利与民族认同的建构[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阿依古力·依明;哈萨克斯坦民族政策现状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5 姚红;明清时期西商与西北的民族贸易[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吴金鸽;少数权利的多元分化与整合[D];河南大学;2011年
7 刘浩然;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会丽;日本新民族主义探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海艳;论20世纪中后期台湾留美作家群创作中的美国形象[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安岚;“十七年”少数民族反特影片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建伟,K.SH.哈菲佐娃;论宗教对我国西北边疆安全的双重影响[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艾斯海提·克里木拜;;长风不尽 暖月常新[J];中国民族;1991年07期
3 王荣霞;略论清代前期西北边疆的“因俗而治”政策[J];甘肃理论学刊;2001年01期
4 冯瑞(热依曼);艾买提;;中国西北疆界变迁及周边跨国民族特征[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胡建军;;明清时期经营治理西北边疆思想简析[J];学理论;2010年04期
6 陈晓英;卢前;;护理天使[J];今日新疆;2005年11期
7 帕合塔也克;;各族人民离不开共产党[J];中国民族;1964年Z2期
8 王志强;;有清一代西北边疆民族立法措施评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9 佚名;;西方国家与中国近代 以来历次分裂活动[J];乡音;1995年05期
10 李鹏;刘少虎;公衍才;;综合安全视阈下的新疆兵团应对措施研究[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武金峰;昌世立;;西北边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以新疆伊犁州为例[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西安钱币学会课题组;;“白金三品”新探[A];西安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3 徐碧辉;;“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开幕辞[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雷琳;;公民意识与国家认同:西北边疆执政安全理念构设[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尹雁;;试论阔端在“凉州会见”前后的宗教信仰问题[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李学禹;陆嘉惠;;新疆极端环境中的植物种质资源及其保护[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杜荣坤;;关于准噶尔历史人物评价问题[A];中国蒙古史学会论文选集(1980)[C];1980年
8 樊胜岳;马彦琳;;西北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战略与对策[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连洲 孟国山;宁海农民走出家园“体外”发展[N];中国特产报;2000年
2 新疆军区司令员 朱锦林 新疆军区政委 田修思;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 为西北边疆发展稳定和谐作贡献[N];新疆日报(汉);2008年
3 郑文法邋陈靖渭 通讯员 王虎;有生命的界碑[N];中国国防报;2007年
4 刘智峰 王昌明 陈学智;西北边疆贫水区查明自流富水带19条[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韩勇 记者 孙兴维;给高手找个“对手”[N];解放军报;2008年
6 陈军梅;摩托罗拉服务快车造福边疆[N];中国质量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张冠年;壮民族文化要发展得先图存[N];南宁日报;2008年
8 李旺;固原军事地理与文化[N];固原日报;2009年
9 本报评论员;巨大潜力在高科技[N];新疆日报(汉);2000年
10 郝红;做好征兵工作 提高兵员质量[N];新疆日报(汉);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任念文;西北与中原[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郭双林;晚清地理学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1993年
3 张荣;清朝乾隆时期哈萨克政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4 孙启军;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和谐模式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5 李倩;从清末民国的西北史地学看学人的边疆观与民族观[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6 李强;英属印度西北边疆政策和中国西部边疆危机[D];暨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鹏;20世纪中期西北边疆危局下的新疆兵团建设与国家安全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2 张之佐;北宋王朝治理西北边疆政治思想考述[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马正云;明代土达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王荣霞;康雍乾时期在西北边疆地区实行的“因俗治边”政策[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樊巧云;地缘政治视野下的中国西北边疆安全[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6 程利英;明代西北边疆政策与关西七卫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7 孙龙;唐前期西北边疆地区农民家庭经济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丹;岳钟琪与雍正时期西北边疆的经营[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建锋;从“筹边”到“筹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李永忠;甘肃绿营兵与清代西北边疆[D];云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142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42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