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朋友还是敌人

发布时间:2018-08-03 19:36
【摘要】:最近几年应国际形势的影响,出现了大量关于新加坡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和外交关系的研究。但总体看来,双方国家公民相互间的主观认识都未被涉及。而本国公民的思想,作为一个国家集体的情感因素,对国家对外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制定会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政府的权力也最终源于国家的公民。如果一个国家的政策与本国公民的想法背道而驰,该政权将也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对于新加坡来讲,这种情况尤为更甚。通过全民选举的方式,新加坡公民可以更为直接的表达自身意愿和意见,从而对政府的影响更大。因此,本文基于新加波公民对中国的看法的分析与研究,探索了其对新加坡对华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影响。 基于均势理论(Balance of Power)、威胁均衡理论(Balance ofThreat)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三个理论框架,本文对不同背景的新加坡人对中国的看法都做了收集与分析。首先,着重于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因素,本文分析了不同年龄、性别、语言、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的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另外,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国家,新加坡包含了各种群体。每个群体的国籍、种族、语言、文化和宗教都各异。而每一个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对中国看法的影响。因此本文对不同群体的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也做了收集。通过对不同背景的新加坡公民对华看法的分析与比较,其对新加坡对华的经济和外交政策的影响也得以呈现,并最终影响到中国对新加坡的政策。 结果表明,新加坡公民总体上对中国持有良好的看法。在不同群体间,老一辈人较青年人对中国持更好的态度,原因可能是因为他们出生或成长在在新加波独立之前,所以较年青的一代没有那么强的新加波身分的概念。同时,,马来西亚籍新加坡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评价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在马来西亚本国,作为少数族裔的华人,其生活和经济水平都较本地人更高,因此而受到歧视和仇视。而作为新加坡的邻国,马来西亚对中国的态度也会对新加坡的对华政策产生影响。 而对于中国来讲,在其制定对新加坡的对外政策中,考虑到新加波公民的看法的同时,也应该将马来西亚公民对中国的看法。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there has been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 and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Singapore and China. But overall, the subjective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citizens of both countries has not been involved. As an emotional factor of a nation's collective, the thought of its own citizens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formulation of the country's foreign economy and foreign policy. On the other hand, the power of government finally comes from the citizens of the country. If a country's policies run counter to those of its citizens, the regime will not last long.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for Singapore. By means of popular elections, Singaporean citizens can express their wishes and opinions more directly and thus have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ingapore citizens' views on China, this paper explores its influence on Singapore's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hina. Based on the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s of (Balance of Power), threat equilibrium theory (Balance ofThreat) and Maslow hierarchy of demand theory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 this paper makes 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Singaporeans' views on China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First of all, focusing on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viewe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views of Singaporeans with different ages, gender, language, education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on China. In addition, as an international country, Singapore includes a variety of groups. Each group has its own nationality, race, language, culture and religion. And each factor can lead to an impact on China's views. Therefore, this paper also collected the views of different groups of Singaporean citizens on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Singapore citizens' views on China from different backgrounds, its influence on Singapore's economic and foreign policy towards China is also presented, and ultimately affects China's policy towards Singapo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gaporean citizens generally have a good view of China. Among different groups, the older generation has a better attitude towards China than the younger generation, perhaps because they were born or raised before Singapore became independent, s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does not have such a strong concept of new wave identity. At the same time, Malaysian Singaporeans rate China and the Chinese less, probably because the ethnic Chinese in Malaysia have higher living and economic standards than locals. As a result of this discrimination and hatred. As Singapore's neighbor, Malaysia's attitude towards China will also have an impact on Singapore's China policy. As for China, in formulating its foreign policy towards Singapore, it should also take into account the views of Singapore citizens and Malaysian citizens on China.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蔚文;;狮城随记[J];现代国际关系;1993年05期

2 战一;;新加坡的笞刑[J];教师博览;1994年08期

3 庄素王;新加坡“透明”的文官制[J];政府法制;1995年02期

4 熊宗荣;;花园城市国家新加坡[J];世纪行;2000年09期

5 谢娅萍;;印象新加坡[J];北方人(悦读);2008年05期

6 李林松;;印象新加坡——新加坡培训随感[J];国际人才交流;2008年10期

7 罗梅;;新加坡:2008~2009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9年03期

8 佚名;;“罚”出美好的新加坡[J];幸福(悦读);2009年08期

9 刘锴文;;新加坡 公共场合亲昵违法[J];冶金企业文化;2010年05期

10 陈耀辉;;在新加坡不守规矩,当心你的屁股[J];温州人;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案例1 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2 韩杰;;新加坡——城市化岛国旅游发展模式浅析[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黄海涛;;从新加坡的经济腾飞看当代儒学的复兴[A];孔学研究(第七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七次暨海峡两岸第五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玲;;儒家思想在新时代的成功演绎——对新加坡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思想的浅析[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张映海;;新加坡国家现代化与儒家思想的关系[A];孔学研究(第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海峡两岸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6年

6 周美茵;;中医养生美容在新加坡[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美容分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贺圣达;;儒家学说与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8 查振祥;;西方国家和香港、新加坡政府实行“大部制”行政体制的经验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蔡水清;;新加坡培育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教育措施[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10 许祥左;;新加坡节能减排的做法及给我们的启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10辑)——第十一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10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永兴;休闲在新加坡热起来[N];中国旅游报;2007年

2 ;新加坡:无线网络覆盖全国[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3 李舫;新加坡艺术节 东西艺术并陈[N];人民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文静;新加坡在厦留下很多“第一”[N];厦门日报;2007年

5 徐慧;新加坡向中国人才伸橄榄枝[N];北京商报;2007年

6 胡姬;新加坡:人们在网上赚钱赚疯了[N];中国计算机报;2006年

7 实习记者 夏寅 本报记者 潘沩;大金重工∶新加坡股东苏荣宝上市前隐退 瑞士信贷旗下基金火线入股[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8 丁东红;扎根教育的新加坡人才战略[N];学习时报;2003年

9 郑庆元;新加坡邮币市场见闻[N];中国集邮报;2007年

10 李青;新加坡人投保不足[N];中国社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冰;新加坡乐龄教育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温美程;新加坡公务员投诉机制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3 ALKAN ABDULKADIR(哈康);新加坡政治模式评析及对中国的启示[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4 周磊;新加坡政府廉政建设及对中国的启示[D];黑龙江大学;2014年

5 李荣荣;2011年新加坡大选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6 张亚黎;毕业创作作品:感受新加坡毕业论文:龙应台散文风格略论[D];复旦大学;2012年

7 曾广存;新加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借鉴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陈慧凌(Hwee Ling Tan,Christine);从《Temasek Review》与《The Online Citizen》部落格探讨新加坡华人身份[D];复旦大学;2010年

9 赵洁敏;新加坡特色的环境治理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邝浚皓;新加坡公民对中国的看法:朋友还是敌人[D];清华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162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62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9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