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阶段的中国外交
[Abstract]:The diplomacy of New China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s the unity of the whole and the stage of the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hina's diplomatic achievements today could not have been achieved without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valuable experienc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created and the solid foundation laid down by China's diplomatic work 30 years befor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Similarly, without the new diplomatic situation created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diplomatic achievements of the new China will be difficult to sustain. Correctly evaluate the New China diplomacy of the two historical peri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grasp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interests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adhere to the road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resolutely safeguard the cor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eeping a low profile and making achievements is the inspiration of our review of more than 60 years of New China's diplomacy.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路研究”(14AZD005)的阶段性成果 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政治学的资助
【分类号】:D82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答才;;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靳辉明先生的学术思想与特点[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2 刘忠山,雷勇;论1944-1949年中国共产党的“半独立外交”策略[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年03期
3 李久林;邓小平在中苏论战中的地位及贡献[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4 娄亚萍;;从中国对非援助看中国的软权力[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12期
5 黄永鹏;禹思远;;中苏首轮边界谈判的启动及其主要分歧[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6 肖爱民;;美国模式: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特征及利弊[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胡琦;;六十年来中国周边外交政策及其时代特征[J];沧桑;2010年04期
8 贾军霞;;变化中的选择——中美关系与美台关系走向的离合[J];沧桑;2011年01期
9 王怡;;浅议六十年代以前中印关系中的“西藏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周辉湘,刘福江;多元利益格局与朝鲜半岛局势[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克军;;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对非洲政策的调整[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2 孔寒冰;;“一边倒”锁定的主要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A];纪念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成立20周年论文集[C];2000年
3 张伟;;1958年第二次台海危机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勉励;;中国对外援助问题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鹏程;;“资本”的文化哲学反思[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江虹;;试论毛泽东的对外开放思想[A];毛泽东百周年纪念——全国毛泽东生平和思想研讨会论文集(下)[C];1993年
7 宫力;;中国国际战略的历史演进与基本经验[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8 郭伟伟;;新中国60年外交战略选择与经济建设关系研究及启示[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9 孙西辉;;新中国60年多边外交的发展历程与面临的挑战[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10 沙健孙;;毛泽东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件大事[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蓉蓉;抗日战争时期的民间外交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鑫渝;土地制度变迁视野下的哈萨克牧区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7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8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蔡文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民主形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孙静;中俄在中亚的共同利益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佳智;台湾问题的国际法分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马洪涛;尼赫鲁政府的对藏政策[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栾琮聪;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演变的规律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10年
4 马竞欧;冷战后中日对老挝援助的比较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周阳;2000年以来台湾参与政府间国际组织问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艳;毛泽东外交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时松;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当代建构[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庆芳;萨特人权思想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卞金波;美国对台军售中的中美合作博弈[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10 李国伟;中国多边外交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逸舟;;加强“公民社会与中国外交”研究的几点想法[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1期
2 王卿;;共建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J];领导之友;2006年05期
3 楚树龙;王青;;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国外交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2期
4 马荣久;;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研究:回顾与前瞻[J];学理论;2009年27期
5 牛军;;三十年来当代中国外交研究[J];中共党史研究;2010年07期
6 ;如何看待中国外交“软”“硬”舆论反差[J];资源导刊;2012年11期
7 赵可金;;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J];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8 冯学平;;实力·公正·亮剑是中国外交直面挑战的明智选择[J];神州;2012年17期
9 ;对国际变局与中国外交的若干思考[J];中华魂;2013年04期
10 李静涛;;“中国外交应向进取型转变”[J];环球人物;2013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公龙;;论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李志永;;融入与自主性的平衡:中国外交的核心问题[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4 牛军;;五十年的中国与世界[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5 牛军;;冷战与80年代的中国外交[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6 仇发华;;从朝鲜核问题的演变看中国外交倾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7 马驰;;略论邓小平对中国外交事业的贡献[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牛玉峰;;邓小平与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外交[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卫灵;;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的中国外交战略与策略选择[A];“三个代表”与理论创新——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10 ;党领导的新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光辉的历程 宝贵的经验——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的建设主要成就与经验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当代中国外交研究“中国化”[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2 刘建飞;理性考评中国外交[N];学习时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谢方;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将更加积极主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尹承德;今年中国外交有亮点[N];解放日报;2012年
5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杨成绪;2013年的中国外交:全面把握机遇 沉着应对挑战[N];解放日报;2013年
6 ;读“蓝厅热词” 把脉中国外交[N];人民日报;2013年
7 钟声;预测中国外交的关键[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廖勤;习主席首访指引中国外交新风向[N];解放日报;2013年
9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变革的若干思考(二)[N];东方早报;2013年
10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王逸舟;关于中国外交变革的若干思考(三)[N];东方早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徐九仙;当代中国外交道义因素的儒家伦理取向分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任远U,
本文编号:21849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18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