Ⅴ 印度洋及其北岸的大国地缘政治——陆权、海权的变局与平衡
[Abstract]:Geo-strategy is similar to "building blocks" of learning, so that national territory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in body of peace. The premise of peace is the subject of peace, which is China in Asia. China is stable, then Asia is stable, the main body of stability can produce regional peace. After the Pacific War, there were great changes in Asia, the division of Northeast Asia and South Asia, and only the unification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From this point of view, the geopolitics surrounding the Chinese plate objectively pushed China to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Asian politics. This kind of regional plate structure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East Asian forces with China as the center and the main body, and also avoids the infinite internal fric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breakup of the symmetry type of Europe in Asia.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昭昭;;派系斗争视野下的“1935年刺汪案”[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2 赖凡;;论英国衰落之福利因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骆江玲;杨明;奉公;;印度农业技术引进及效果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4 单福东,余谦;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成因及其历史借鉴[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5 李平民;全球化与伊斯兰复兴运动[J];阿拉伯世界;2001年04期
6 张立哲;周云亨;;试析中国与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合作[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7 赵继显;;国际权力基础与伊拉克战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8 陈雷;国民党“中政会”:1924-1928[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陆益龙;1949年后的中国户籍制度:结构与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赵存生,宇文利;邓小平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兼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荧;;代表人民 依靠人民 服务人民——学习毛泽东同志关于人民群众的学说[A];铁流19(上)——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2 何海涛;;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机遇与挑战[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萧健玲;;论叶挺独立团开创的铁军精神[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4 梁汝森;;铁军精神今犹在 八荣八耻再生辉[A];铁军精神研究——新四军成立70周年纪念文集[C];2007年
5 何成学;;关于陆荣廷与龙州问题的研究[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周中坚;;广西近代化进程中的老桂系时期(1912-1924)[A];陆荣廷与龙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张俊国;;对毛泽东国家利益观评价的若干思考[A];毛泽东研究总第2辑2007年第1辑[C];2007年
9 周维华;孙秋;胡红安;;《资本论》中的产业结构理论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A];《资本论》与贫困问题研究——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徐艳玲;;从“双和”视角透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制度实践[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3 姜世健;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5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7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8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袁丽丽;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10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陆海英;论中国海军护航索马里——国家利益视角[D];湘潭大学;2010年
4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陈鸥;中国和平崛起进程中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D];湘潭大学;2010年
7 谭z佯
本文编号:2215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15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