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联盟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17 10:11
【摘要】:在联合国拥有自己的发言权是所有新兴经济大国的期望,发展中国家亦是如此。早在1991年,日本便首次提出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呼吁安理会改革,至今呼声依旧,但结果屡战屡败。究其原因包括政治、历史、外交等各个方面,撇开上述因素,本文首次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通过合作博弈中一点解的方法,构建联盟博弈,分别计算局中人的shapley值,分析以不同的方案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后对现有常任理事国以及非常任理事国权力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对较佳的方案。此外,本文通过数值的比较分析发现,增加常任理事国席位这一主流方案,并不能够解决当前常任理事国与非常任理事国之间权力差异过大这一主要矛盾。
[Abstract]:Having a say in the United Nations is the aspiration of all emerging economies, as do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early as 1991, Japan first proposed to join the Security Council as a permanent member and called for Security Council reform. The reasons include politics, history, diplomacy and so on. Aside from the above factors, this paper, for the first time, from the angle of economics, constructs the alliance game through the method of a solution in cooperative game, and calculates the shapley value of the person in the bureau separately. By analyzing the influence of increasing permanent seats on the power of existing permanent members and non-permanent members with different schemes, a relatively better scheme i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rough numer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main scheme of increasing permanent seats cannot solve the main contradiction that the powe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rmanent members and the non-permanent members is too large at present.
【作者单位】: 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分类号】:D81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鲁燕;明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程序与决策——以对日本的影响为中心[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2 刘铁娃;;从否决权的使用看美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中影响力的变化[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3 李东燕;对安理会改革及其方案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1期

4 李东燕;中国与安理会改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4期

5 孙承;论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倪国良;张茂春;;“争常”失败后日本对非战略新态势[J];东北亚论坛;2008年04期

2 李旭东;中日崛起的战略框架比较及其安全互动模式选择[J];国际观察;2005年03期

3 李陆;;论日本儒学对日本文化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年05期

4 吴其军;;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J];消费导刊;2008年09期

5 张震;试析文化因素与日本对外政策的相关性[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张莉清;联合国安理会改革前景之管见[J];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7 沈明霞;联合国改革:路漫漫其修远兮[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毛瑞鹏;;美国与联合国安理会扩大议题——基于国家在国际组织中决策权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12期

9 周锋;;从“迷惑”一词的运用看其文化特性[J];韶关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10 徐刚;梁嘉真;;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进程及前景分析[J];天府新论;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2 毛瑞鹏;维护决策权与平衡主要对手:美国的联合国安理会组成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李敏;身份干扰与行为偏失[D];外交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蒸蒸;相对获益视角下的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周小跃;冷战后中美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策之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关冬宇;冷战后日本ODA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2年

4 郭晓琴;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04年

5 高笋元;大国权力角逐下的21世纪初安理会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晓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与中国的回应性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06年

7 刘立颖;论战后日本政府开发援助[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世萍;日本联合国外交的演变、动因及影响因素[D];山东大学;2007年

9 梁红泉;日本政治大国战略中软权力的运用及影响[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马经纬;联合国改革中的美国因素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海滨;联合国改革:渐进还是激进?[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3期

2 袁士槟;美国对联合国政策的演变[J];世界历史;1992年05期

3 李少军;评美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进程[J];美国研究;1995年02期

4 钱文荣;论联合国改革与联合国的未来[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3期

5 陈须隆;美国搅局安理会改革[J];世界知识;2005年15期

6 袁士槟;联合国安理会表决机制的探讨──对否决权的思考[J];外交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鲁燕;明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程序与决策——以对日本的影响为中心[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2 陈勇;;安理会改革程序问题简析[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加雷思·普拉斯 ,商隐;安理会的麻烦[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11期

4 李东燕;中国与安理会改革[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4期

5 李东燕;对安理会改革及其方案的比较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1期

6 谷文 ,陈鸿斌;联合国改革:这次还会走过场吗?[J];国际展望;2004年22期

7 范琳一;;国际新形势下的联合国改革[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8 阳阳;浅谈联合国改革[J];国际问题研究;1997年01期

9 孙承;论日本争当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8期

10 钱文荣;方案多、分歧大 联合国改革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一场充满激烈争论甚至尖锐斗争的改革[J];国际展望;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尚虎平;;“绩效”晋升下我国地方政府非绩效行为诱因:一个博弈论的解释[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任晓;;中国的国际责任:是什么和为什么[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李竞;;美国新霸权对全球公共管理的挑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宫本雄二;;日中战略互惠关系的基石——追求新的共通普遍思想[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5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吴日焕;;冷战后的中国对非洲政策及实践[A];北大非洲研究丛书——中国与非洲[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东燕;2010年国际热点问题评述(上)[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2 祁怀高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研究中心;“路漫漫其修远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N];人民日报;2011年

4 ;是否赞同印度“入常” 中方称立场没有改变[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见习记者 米飙 实习记者 毛力;安理会改革十二年磨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6 穆方顺;为安理会改革意发起外交战[N];光明日报;2004年

7 覃里雯;安理会改革:机遇留给中国[N];经济观察报;2004年

8 王宏苗;安理会改革引发联合国分裂?[N];解放军报;2005年

9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严恒元;安理会改革成联合国老大难[N];经济日报;2004年

1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教授 乔新生;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的本质[N];法制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建明;中国软实力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肖刚;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冷战后的日本联合国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3 侯自强;从多边主义思想到国际制度建立:美国创建联合国的经验[D];外交学院;2013年

4 毛瑞鹏;维护决策权与平衡主要对手:美国的联合国安理会组成政策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5 王媚;联合国与区域组织关系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6 曲延明;斯大林与联合国的成立[D];外交学院;2010年

7 周学森;外商直接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8 曹令军;八国集团研究——从G7到G8[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轶颖;论日本“争常”的背景、路径和前景[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韩宇;试论联合国安理会的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3 韩美梅;试论美国对日本“入常”的政策[D];外交学院;2010年

4 张芹芹;冷战后美国与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周小跃;冷战后中美对联合国安理会改革政策之比较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6 刘军华;论联合国安理会改革[D];湘潭大学;2003年

7 李建华;日本入常外交战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明明;从日本“争常”看安理会改革[D];吉林大学;2006年

9 袁铮;21世纪日本争取“入常”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世勇;日本“争常”的战略文化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2455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455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3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