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华文教育的侨务公共外交功能论析

发布时间:2018-09-19 14:18
【摘要】:华文教育形成之初目的比较单一,即教育华裔子弟不忘民族语言,传承中华文化。但随着中国对外交流与影响的日益增强,其所承载的功能已经逐渐多元化,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文化教学活动,而逐渐上升为以华侨华人为媒介,以对话、沟通、交流、信任为原则的侨务公共外交行为。本文在归纳华文教育与侨务公共外交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分析了华文教育发挥侨务公共外交功能的主要表现,提出华文教育彰显侨务公共外交功能的三个路径,并进一步指出,通过华文教育与侨务公共外交的双向互动,可以更好地塑造包容、民主、多元、开放的中国形象。
[Abstract]:The purpose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was simple, that is to say, Chinese children should not forget their national language and inherit Chinese culture. However, with the increasing communication and influence of China's foreign countries, its functions have been gradually diversified, and it is no longer a pure language and cultural teaching activity, but has gradually become a medium of dialogue,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with the overseas Chinese as the medium. Trust as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diplomacy of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overseas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erformance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puts forward three ways for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to highlight the func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and further points out that, Through the two-way interaction between Chinese education and overseas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we can better shape the image of inclusive, democratic, pluralistic and open China.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研究院;
【基金】:国务院侨办课题“华文教育在推进侨务公共外交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GQBY2013014) 暨南大学教改项目“华裔留学生教学管理与服务平台构建——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为例”(暨教〔2012〕74号)
【分类号】:D634;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文辉;宗世海;;华文学习者华文水平及其与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关系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5年01期

2 林蒲田;;海外华文教育溯源[J];海外华文教育;2000年01期

3 吴勇毅;;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势及主要变化[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丽丽;;高等院校拓展海外华文教育的新模式[J];长春大学学报;2012年07期

2 李佳;王晋军;;论东盟华语热之语言推广性质[J];大理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3 王琳;;传播学视域下华文教育与汉语国际传播的关系[J];国际汉语教育;2013年01期

4 刘芳彬;;当前海外华文教育发展之处境与对策分析[J];八桂侨刊;2015年02期

5 王振;文明华;胡国鹏;;民族传统体育在华侨华人中的传承与推广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6 闫慧娟;;中泰幼儿华文教师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研究[J];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3期

7 林凯祺;何富腾;;说马来语学生的汉语教材:以砂拉越大学为例[J];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3期

8 林祁;;中日汉字异同比较与华文教育[J];海外华文教育;2013年02期

9 郑通涛;蒋有经;陈荣岚;;东南亚汉语教学年度报告之一[J];海外华文教育;2014年01期

10 罗燕玲;;华文模拟教学中课堂角色的三重转换[J];华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婧;菲律宾主流社会小学生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难度等级测定[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2 王昭文;台湾地区华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3 何欢欢;菲律宾华语教材的演变和思考[D];中山大学;2012年

4 张晓燕;智利华裔子弟汉语学习现状调查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马勇;从严歌苓的新移民小说解析中美跨文化交际[D];厦门大学;2014年

6 高敏;泰国罗勇府公立高中汉语国际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D];渤海大学;2014年

7 汪洋;柬埔寨觉群学校四年级学生汉语作文语法偏误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8 张渝敏;面向菲律宾学生的汉语语音教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9 蔡罗昆;厄瓜多尔圣弗朗西斯科大学孔子学院汉语教学调查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年

10 宋阿丽;印尼华文补习学校(班)华文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庆铭;菲律宾华校华语教育改革述评[J];八桂侨史;1997年02期

2 张禹东;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及其发展前景[J];八桂侨史;1997年03期

3 李玉年;;泰国华文学校的世纪沧桑[J];东南文化;2007年01期

4 章石芳;论转型时期的菲律宾华文教育[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李奇瑞,余绍霞;菲律宾华文教学模式[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王爱平;东南亚华裔学生的文化认同与汉语学习动机[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蔡振翔;从华文教育到华语教育[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8 颜长城;菲律宾华文教育的过去和现在[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1996年02期

9 金正昆;臧红岩;;当代中国侨务公共外交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12年05期

10 唐世明;21世纪东南亚地区发展华文教育和华语教学的认知思维及建议[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温北炎;印尼华文教育的新形势与几点看法[J];东南亚研究;2000年02期

2 李荣华;泰国华文教育形势好[J];八桂侨刊;2001年03期

3 颜天惠;印尼华文教育的新发展[J];东南亚研究;2001年04期

4 陈伟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八桂侨刊;2002年01期

5 吴前进;冷战后东南亚国家华文教育恢复的前提和前景[J];国际观察;2002年05期

6 刘峰;东南亚华文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八桂侨刊;2003年05期

7 林锡星;缅甸华文教育产生的背景与发展态势[J];东南亚研究;2003年03期

8 王丽彩;加拿大新移民子女华文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八桂侨刊;2004年03期

9 陶红;老挝的华文教育[J];东南亚纵横;2004年09期

10 李政;本世纪初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J];八桂侨刊;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耿虎;;五缘、谱牒文化视野下的两岸华文教育[A];谱牒研究与五缘文化[C];2008年

2 张灯;;大华文教育视阈下的境内外学生互动教育思考[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3 周聿峨;廖小健;杨松;;华文教育与海外统战工作[A];港澳海外统战工作新探索[C];2008年

4 袁振华;曾洁;;加强普粤拼音优化教学研究,促进华文教育现代化[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5 蓝小玲;;菲律宾华校华文教育的阶段与特点——兼谈华校闽南话与普通话教学的关系[A];福建省语言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李嘉郁;;华文教育研究现状简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耀东 黄兴忠;“永远支持华文教育”[N];广西日报;2005年

2 远猷;努力拓展华文教育新途径[N];人民日报;2007年

3 罗华荣;老挝华文教育别具一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4 ;华文教育是向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基础[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郭万盛;海外华文教育:升温又升值[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本报记者 杨子岩;发展华文教育正当时[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杜榕 寒牍 (本报记者 杜榕);华文教育 方兴未艾的“留根工程”[N];人民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路治华 临沧市侨联主席、侨办主任;创新华文教育凝聚侨“根”侨“魂”[N];云南经济日报;2010年

9 ;张伟超:华文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记者 秦小艳;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获捐900万[N];深圳特区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彭俊;华文教育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YEAP CHUN KEAT(叶俊杰);马来西亚华文教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樊荣;语言推广与文化融合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之权;新加坡教育分流下华文课程面对的问题与挑战及改革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启华;教育菲化案及其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2 骆秀红;二战后新加坡华文教育兴衰及原因分析[D];暨南大学;2009年

3 张斌;战后泰国华文教育之演变[D];厦门大学;2009年

4 李进敏;菲律宾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许;菲律宾华文教育支持者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张树利;战后美国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7 孙易红;沈慕羽与马来西亚华文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8 袁源;冷战后加拿大华文教育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韩瑞凤;冷战后菲律宾与泰国华文教育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刘华斌;冷战后印尼华文教育发展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03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503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7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