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型大国关系的一种解读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reat powers and great powers is a concept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an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which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can be maintained. China puts forward that the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is mainly for defense purposes and hopes that it can rise up peacefully, receive due respect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nd play its role in safeguarding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he ke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new type of great power relationship lies in whether the United States really accepts the rise of China, whether China is accepted as a member of the club of major powers with legitimacy, and whether it participates in the formulation and revision of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rules. It also depends on China's own strategic choices.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分类号】:D8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健;;试论新型大国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2 薛理泰;冯峥;;历史怪圈的打破为什么是在今天?——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八个“服人之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3年12期
3 钟飞腾;;发展型安全:中国的一项大战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民旺;;霸权的困惑:为什么美国不能恣意妄为?——读斯蒂芬·沃尔特的《制服美国强权》[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2 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美战略互动[J];当代亚太;2011年05期
3 周建仁;;联盟形成理论:评估及对中国的政策启示[J];当代亚太;2012年03期
4 徐崇利;;战后“国际宪政秩序”的神话——评《大战胜利之后:制度、战略约束与战后秩序重建》[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Z1期
5 李兴;孔瑞;;中美关系中的俄罗斯因素[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10年05期
6 刘丰;;大国制衡行为的概念辨析[J];国际论坛;2010年01期
7 王庆忠;;经济合作与安全竞争:对东亚一体化的反思——兼评自由主义关于地区一体化的观点[J];国际论坛;2010年05期
8 陈小鼎;;单极体系的维系与转变——评《美国和诸大国:21世纪的世界政治》[J];国际政治科学;2008年02期
9 孙学峰;杨原;;大国规避体系制衡之谜[J];国际政治科学;2009年02期
10 逄爱成;黄凤志;;金融危机与美国霸权战略的调整[J];国际展望;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杨原;;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金强;国际海底资源分配与美国的政策选择[D];复旦大学;2011年
4 殷翔;后冷战时代的美欧安全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逄爱成;冷战后美元霸权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7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国国会与联合国[D];复旦大学;2006年
8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玉国;冷战后日美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珂;地区合作视野下的中国与东亚共同体构建[D];河南大学;2011年
2 凌胜利;联盟的转型—在权力与信任之间[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玉华;国际政治格局“无极化”论说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孔亮;“核心—裂缝”战略思想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5 徐瑞珂;后冷战时代英美特殊关系的维系[D];山东大学;2011年
6 李大陆;美国整合“美日澳印”安全合作中的伙伴选择[D];山东大学;2011年
7 张天;布什的政治个性及其外交决策[D];北京大学;2006年
8 马学庆;布什主义探析[D];吉林大学;2007年
9 林爽;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变化及发展趋势[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周海峰;后冷战时期美国对联合国改革的政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唐世平;;国际政治的社会进化:从米尔斯海默到杰维斯[J];当代亚太;2009年05期
2 钟飞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分析框架、指标体系与评估[J];国际安全研究;2013年04期
3 ;2004年中国的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5年09期
4 高峻;哥本哈根学派复合安全理论的修正和演进[J];教学与研究;2005年10期
5 倪世雄,王义桅;霸权均势:冷战后美国的战略选择[J];美国研究;2000年01期
6 朱宁;安全与非安全化——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红妮;;英国学派的国际正义思想评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1年03期
2 全圣兴;;“中国的崛起”与国际秩序的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11期
3 王公龙;;权力转移及其对世界政治发展的影响[J];国际论坛;2009年04期
4 张旺;;政治理论视野下的国际关系[J];教学与研究;2009年05期
5 韩月香;;“和而不同”的文化生态结构——新国际政治秩序论[J];探求;2006年05期
6 陈志强;新国际秩序构建中的欧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7 杨玲;;和谐世界理念: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J];求索;2007年09期
8 李杰豪;颜志强;;论中国和平发展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杨W
本文编号:2258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5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