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英国对新中国联合国代表权立场转变的原因
[Abstract]:From February to June 1951, Britain changed from endorsing China's UN representation to supporting shelving the discussion of this issue. In addition to the spec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Britain's shift in position lies in the UN's voting situation against New China. As the Chinese people's volunteers joined the Korean War, fears of its spread across the United Nations. Membe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including Britain, are beginning to question whether New China can abide by the UN Charter to jointly safeguard peace, and whether the admission of New China will increase the Soviet Union's political weight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After analyzing the voting situation, Britain believes that this is not the time for New China to strive for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so it voted in favour of postponing the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of China's representation in various orga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分类号】:D856.1;D82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本英;英吉利民族与英帝国[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张本英;;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印度的“文明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2期
3 王钊;;浅析印度国大党的建立及其历史意义[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4 沈燕清;英国在马来西亚联邦建立及分裂中的角色分析[J];东南亚;2005年02期
5 宋效峰;;历史合力作用下的马来西亚政党制度[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0年03期
6 吴云权;;艾德礼政府非殖民化政策的出笼[J];法制与社会;2007年12期
7 赵克仁;以色列对巴难民问题政策探析[J];国际论坛;2001年03期
8 禹红霞;试论英国1945—1948年对巴勒斯坦政策的演变[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9 邹芝;周丽波;;二战时期英国绥靖政策对犹太人的影响——析1939年《关于巴勒斯坦问题白皮书》[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何跃;试析二战后初期英国的马来亚联邦计划的出笼与夭折[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何跃;;关于马共在马来亚独立问题上的争论[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海立;;近些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对东南亚共产党研究的现状评估——以期刊网(1991——2010)为依据[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贾健;英国的联合国外交[D];外交学院;2004年
3 胡疆锋;亚文化的风格:抵抗与收编[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郭蔷;英语霸权的历史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庞卫东;新马分离与合并研究:1945-1965[D];厦门大学;2009年
6 汪津生;塞西尔·罗得斯殖民事业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杭聪;麦克米伦政府的英属黑非洲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珊;英国对马来亚联邦的设想及结果(1942-1948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江;美国对加纳政策的探析(1957-1966)[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俊芳;从直接统治到间接统治[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冯晓霞;试论一战后印度的宪政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梁雪松;近代早期与近代早期世界贸易[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6 魏蕾;艾德礼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研究(1945-1948)[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朱坤;印度独立初期艾德礼政府对印政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何莺;恩克鲁玛非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9 郭哲;《利己主义者》中梅瑞狄斯的殖民主义与反殖民主义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云飞;1945-1955年英法在东南亚的非殖民化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辉;国外公司代表权立法介绍[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2 陈建贞,陈乃新;谈法定代表权滥用[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3 李明甫;正义的胜利——记围绕中国在劳工组织代表权问题上的斗争[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02期
4 曹赞刚;;略论当前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重构[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5 肖平容;;缺位·错位·复位——工会代表权重构进路探究[J];理论导刊;2009年12期
6 刘子奎;;美国与1966年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7年06期
7 鲍秀玲;;探析美日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J];中国市场;2011年26期
8 殷文超;王建华;;我国“选民代表权”之演变[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9 黄成;中美在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斗争[J];党史文汇;1999年02期
10 詹广云;职工代表权重如山[J];当代矿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小平;;1950年代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11年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记者 章亚东 白洁 王建刚;世行行长:新兴经济体应享“公正和充分”代表权[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刘胜军;严顾之争:公司治理中的代表权争夺[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3 记者 安志鹏;夏红民看望我市出席党的十八大代表权有让[N];陇东报;2012年
4 华夏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谢朝斌;改革股份公司代表权制度迫在眉睫[N];中国证券报;2004年
5 柳经纬(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公司代表权的安排应贯彻自治原则[N];法制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金朝晖;中国政府解决联合国代表权问题研究(1949-1971)[D];浙江大学;2006年
2 章毅君;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1949-1971)[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君霞;18世纪英国三种代表权观念比较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2 程群爱;公司代表权制度研究——兼论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完善[D];郑州大学;2003年
3 蒋晶;论我国公司代表权制度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4年
4 周小舟;公司代表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戴福;公司代表权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宋豪钊;公司代表权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7 赵璐;尼克松政府与联合国中国代表权问题(1969—1971)[D];郑州大学;2007年
8 王云;我国公司代表权的实践困境与对策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9 孙傲;公司代表人越权代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4年
10 姚百慧;约翰逊政府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1964-1968)[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642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64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