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史视角下的冷战国际史研究:兴起、特征与挑战
[Abstract]:In the 1/4 century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grea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This paper 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path of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in the light of the recently published Oxford Manual of the Cold War, and focuses on the emerging agenda of "the study of the International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in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History". In order to further enrich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ld war history research frontier. This paper comb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 this new paradigm, and shows its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emphasizing global interaction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non-State actors.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history has expanded the problem areas and historical sources of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and by renewing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and the way of analysis, it describes a more complicated historical picture of the cold war. Although its academic value has yet to be tested, it does represent a new direction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e e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wn opinions on the academic innova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and the role of young scholars i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istory of the cold war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中国参与国际人道主义干预规范塑造的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2013EGJ001) 上海市教委2013年度“晨光计划”项目“国际人道主义干预规范变迁机制与中国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CG14)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2QN13)的支持
【分类号】:D8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群;;“特洛伊计划”——美国冷战心理宣传战略探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盛嘉;;美国历史研究的全球化取向[J];读书;2009年06期
3 白建才;论冷战期间美国的“隐蔽行动”战略[J];世界历史;2005年05期
4 舒建中;;美国的“成功行动”计划:遏制政策与维护后院的隐蔽行动[J];世界历史;2008年06期
5 梁志;;美国“地区研究”兴起的历史考察[J];世界历史;2010年01期
6 赵学功;;简论肯尼迪政府对古巴的隐蔽行动计划[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沈志华;冷战史新研究与档案文献的收集和利用[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8 陈兼,余伟民;“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J];历史研究;2003年03期
9 刘新成;;全球史观在中国[J];历史研究;2011年06期
10 夏亚峰;刘磊;;冷战国际史研究在中国——对过去20年研究的述评[J];冷战国际史研究;2008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涛;关于建国以来中苏教育交流史研究状况的综合评述[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祁欢;;美国对外投资政策法律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张杨;;中国早期的空间发展与美国的因应策略[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冷雪梅;;20世纪80年代美国对伊拉克农业贸易政策论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5 张杨;;“海外华人项目”与美国反华保台之心理战政策初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常贝贝;;冷战初期美国的海外图书馆项目与心理宣传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7 梁志;;韩国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美国:近10年研究综述[J];当代韩国;2009年04期
8 顾烨青;;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人史料建设:现状与展望[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年03期
9 刘胜湘;章宗艳;;美国研究全球化影响的三大外交思潮[J];国外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10 苑爽;张艳丽;丁红岩;;试论冷战起源的德国因素[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牛可;;早期冷战中美国的国家建设[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危机与转机——对现实问题的历史反思”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9年
2 沈志华;;历史研究与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案例种种[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3 许翔云;;480公法下的合作主义实践——以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为例[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4 贾付强;;宗教战略与冷战初期的美国公共外交——以1948年意大利大选为例[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亮;阿富汗战争:苏联高层决策研究(1979-1989年)[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杜娟;安全与发展的博弈[D];南开大学;2010年
3 滕帅;追寻缓和:英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1958-1961)[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美武;重叠机制视域下的非洲国际减贫机制[D];复旦大学;2011年
5 崔建立;冷战时期富布莱特项目与美国文化外交[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侯明;冷战时期美国的对外援助政策(1947-1972)[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萌;美国发展传播研究的历史考察:发展传播现代化范式的生成、危机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谈丽;小阿瑟·施莱辛格史学思想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9 陈波;李承晚政权与美韩同盟[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樊为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杨;“全球史观”在中国史研究中的运用[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2 栗焦阳;试析1948年意大利大选与美国的对意政策[D];河南大学;2011年
3 郭凯;约翰·路易斯·加迪斯的史学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肖鑫;美国对“非洲之角”的政策(1974-1977)[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照日格图;论冷战初期美国对外传媒战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瑞;人教版高中历史“战后国际关系史”教学设计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7 温娟;美国北极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8 周洋;美国对南越的援助1954-1975[D];郑州大学;2011年
9 王雪;冷战时期软势力范围个案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陈雷洋;肯尼迪政府对日安全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宝煦;台湾问题: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2 牛大勇;;同舟共济还是同床异梦——肯尼迪与蒋介石关系的内幕(之一)[J];百年潮;2001年01期
3 牛大勇;;宁静中的风雨——肯尼迪与蒋介石的关系内幕(之二)[J];百年潮;2001年02期
4 牛大勇;;联合国乐章中不协调的奏鸣——肯尼迪与蒋介石的关系内幕(之三)[J];百年潮;2001年04期
5 牛大勇;;束手束脚的小打小闹——肯尼迪与蒋介石关系的内幕(之五)[J];百年潮;2001年09期
6 张伟;;从解密档案看新中国参加万隆会议的准备[J];百年潮;2005年05期
7 蒋本良;;也谈“克什米尔公主号”坠机事件——根据外交部原始档案[J];百年潮;2006年05期
8 田松年;与民主党派长期合作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基本政策——从媒体所传毛泽东和斯大林的两封往来电报谈起[J];党的文献;1999年05期
9 ;毛泽东谈中国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J];党的文献;2000年05期
10 李丹慧;中美缓和与援越抗美——中国外交战略调整中的越南因素[J];党的文献;200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薄洁萍;[N];光明日报;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菲利普·博雅尔;李大伟;;16世纪之前的印度洋和欧亚非世界体系——全球史的新视角[J];南洋资料译丛;2012年04期
2 傅欣荣;;震撼世界的十天——对十月革命的新思索[J];学理论;2013年1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华;林硕;;自我他者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全球史”视野的思考[A];史学批评与史学文化研究[C];2009年
2 张伟伟;;公元1000年以来全球史上的优越感与自卑感:无中心整体历史心理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七辑)[C];2010年
3 张伟伟;;论全球史整体研究[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一辑)[C];2004年
4 张伟伟;;无中心全球史中的近现代中国与东亚新格局[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五辑)[C];2008年
5 张伟伟;;无中心论与全球史——纪念弗兰克教授[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四辑)[C];2007年
6 王永平;;全球史与中国史研究[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7 梁占军;;一个新的世界史视角:全球史[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8 刘文明;;全球史在美国的兴起及其多元性[A];2013·学术前沿论丛——中国梦:教育变革与人的素质提升(上)[C];2013年
9 张伟伟;;全球史中的中国史[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二辑)[C];2005年
10 戴维·克里斯蒂安;张伟伟;;全球危机与史学的全球化——大历史与感悟当前危机[A];世界近现代史研究(第六辑)[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志坚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全球史杂志》:刊发全球史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张尼;全球史研究不应忽视人类文化的差异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王玖玖;首师大:全球史是具有前景的研究领域[N];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鲁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魏凤莲;《新全球史》的“新”[N];光明日报;2014年
5 ;什么是全球史[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6 何顺果;新全球史,让人从狭隘地域走向世界[N];光明日报;2008年
7 夏继果;通向全球史的两条路径[N];光明日报;2008年
8 刘文明;生态环境:全球史研究关注的问题[N];光明日报;2012年
9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刘文明;全球史:新兴的历史学分支学科[N];人民日报;2012年
10 本报记者 薛倩;把传染病研究纳入全球史视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冠X;杰里·本特利对全球史探索的理论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博;跨文化互动与全球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张明娟;从学术共同体的角度探讨国际历史科学大会[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681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68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