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营销视角下的中国外交战略分析
[Abstract]:China is in the dual opportunity period of domestic system reform and diplomatic strategic trans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effectively between economic strength and actual influence in foreign exchanges in order to realize national interests. The national marketing theory can be used to analyze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diplomatic strategy. The analysis framework of diplomatic strate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ional marketing includes three parts: national strategic positioning and road selection, design of diplomatic strategic system and implementation of diplomatic strategy. China's diplomacy must first find the right national position at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level, the right policy position at the domestic level, and make a clear choice on the diplomatic route. China has gradually made economic diplomacy a core foreign policy, supplemented by public diplomacy, cultural diplomacy, and other policy means, focusing on the core issue of "effective transformation between power and power." The medium-level and micro-level diplomatic layout. China still has much room for developmen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plomatic strategies such as value building,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sales promotion channels.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2YJCGJW01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郄清良;小国大外交——新加坡大国平衡战略的形成与演变[J];东南亚纵横;2005年01期
2 戴启秀;;和解外交:超越历史的欧洲一体化[J];国际观察;2007年04期
3 甄炳禧;;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国家海外利益——西方国家保护海外利益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6期
4 张晓通;王宏禹;赵柯;;论中国经济实力的运用问题[J];东北亚论坛;2013年01期
5 苏淑民;;公共外交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J];教学与研究;2008年01期
6 王险峰;;美国崛起进程中的外交政策选择及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启示[J];科学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7 赵宗博;;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外交战略研究[J];学理论;2010年27期
8 阎学通;;或可考虑改变“不结盟”战略[J];领导文萃;2011年21期
9 李志永;;企业公共外交的价值、路径与限度——有关中国进一步和平发展的战略思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年12期
10 赵可金;;中国外交3.0版:十八大后的中国外交新走向[J];社会科学;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利敏;;关于联邦制分权结构的比较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2年00期
2 乔玲;;德国政府间关系研究以及对中国的启示[J];才智;2009年13期
3 李正生;依宪司法的必要性、价值性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4 蒋锐;;德国现行选举制度及其特点[J];德国研究;2012年02期
5 桑颖;;论国际旅游与国家形象的塑造[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6 叶晓东;;1943—1955年美国对德政策的演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肖太福;;通过法制化道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J];党史文苑;2006年04期
8 浦兴祖;以人大民主为重点继续推进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费善诚;;论宪法的适用性[J];法学家;1996年03期
10 马岭;谁是制宪者[J];法学;200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袁野;;德国政党制度的建设及其政治影响——在多党制下构建稳定的联合政府[A];世界政党格局变迁与中国政党制度发展——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六辑)[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鉴修;文化软实力与党的对外宣传工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3 郭建军;独立以来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全球化与区域化视角[D];云南大学;2012年
4 魏炜;李光耀时代的新加坡外交研究(1965-1990)[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虎;国家利益与媒体国际报道[D];暨南大学;2007年
6 蓝冰;德国民事法定听审请求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7 徐咏梅;东盟主导东亚经济合作原因、问题与趋向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杨明星;“第三方外交”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费昭s,
本文编号:22905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9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