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科技外交实践与理论研究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expansion of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globalization, the contest of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based o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strength has become the core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relations. As the ruling party of China,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s the leading cor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of profound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to study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 practice and theory. The first part defines the concep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analyzes the internal mechanis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has the dual advantages of soft power and hard power, it has the dual interac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diplomac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expands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foreign relations and promotes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tself. The second part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cluding the preparatory stage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1921-1949), the initial stage of establishment (1949-1956), the stage of tortuous development (1956-1978). Mature stage (1978-1992) and great development stage (1992-2010). The third part is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with the second part to summarize and refin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cluding the cornerstone of the theory: independence, self-reliance, theoretical breakthrou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diplomacy, overall consideration; Innovation of theory: guided by national interes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serves the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ory: we give priority to ourselves, equality and mutual benefit, so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rises to the level of national strategy. The fourth part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Party's leadership over the caus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regar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a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We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from a strategic point of view, formulate a correc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strengthe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and diplomacy in other fields, do a good job in strategic coordination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plomacy and overall diplomacy, and base ourselves on development to meet the challenges.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2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舒民;;中国外交面临新挑战 中国智库要提升国际对话能力[J];公关世界;2010年09期
2 吴晓芳;;中国外交何去何从[J];世界知识;2011年18期
3 张沛;;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体系观与中国外交[J];国际展望;2011年04期
4 王日华;;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5期
5 叶青;;从战争与革命到和谐世界——略论中国共产党的时代观发展与中国外交[J];国际展望;2011年04期
6 何龙群;;从中国—东南亚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J];教学与研究;2011年06期
7 尹承德;;叱咤国际风云 建树外交伟业——论陈毅同志对中国外交的历史性贡献[J];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04期
8 张海冰;;中国共产党的科学发展观与中国外交[J];国际展望;2011年04期
9 刘飞旭;秦驭初;常慧宁;;新局势下中国外交角色与战略的转变[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4期
10 牛新春;;中美关系的八大迷思[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赵宝煦;;革命与发展: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中国外交的比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60年——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9年
3 牛军;;冷战与80年代的中国外交[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仇发华;;从朝鲜核问题的演变看中国外交倾向[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5 牛玉峰;;邓小平与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外交[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王公龙;;论中国外交的观念变革[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欧阳程奕;;价值视阈下的新中国外交:1949-2009[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8 彭沛;;联合国改革与中国的外交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莼思;;中国安全外交概念初探[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10 王巧荣;;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北师大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胜军;中国不要另类外交[N];东方早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刘水明 董力;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人民日报;2010年
3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王逸舟;从利比亚危机看中国外交新取向:创造性介入[N];东方早报;2011年
4 早报记者 俞懿晗;牵动全球神经的中国外交关键词[N];东方早报;2005年
5 王义桅(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中国外交孕育“大手笔”[N];南方周末;2005年
6 吕岩松;俄新外长称赞中国外交活跃[N];人民日报;2004年
7 ;《中国外交》(2004年版)在京首发[N];人民日报;2004年
8 李肇星;和平 发展 合作[N];人民日报;2005年
9 张琏瑰 马小军 秦治来;30年中国外交六题[N];学习时报;2008年
10 记者赵伟;2009年版《中国外交》在长首发[N];长春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凡河;江泽民外交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3 李根信;中国新安全观与防扩散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4 关培凤;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和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D];武汉大学;2007年
5 王云芳;走向有效的多边主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马晶;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政策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7 杨晓萍;中国外交中的观念因素[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9 刘力;合作与碰撞[D];外交学院;2008年
10 叶晓林;中国外交决策支持系统结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成th;立国外交、大国外交、全球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许明亮;中国共产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与中国外交工作的价值取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3 付牛林;冷战后中国参与联合国非殖民化进程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4 刘振兴;论冷战后中国外交的伙伴关系战略[D];外交学院;2008年
5 赵,
本文编号:22992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299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