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论美国的“核困境”——寻求权力与安全的悖论

发布时间:2018-11-04 07:58
【摘要】: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核国家,美国一方面通过优化其核武库、强化威慑战略,增强其相对权力优势;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核不扩散及核裁军进程,以削弱他国的相对权力优势,最终在整体上实现、保障美国的绝对安全。实践证明,国家在谋求一己之相对权力优势和绝对安全的过程中往往会陷入难以克服的内生困境,即"获得权力的大小与安全实现的程度呈反比例变化"或"寻求权力与安全间的悖论"。这就是权力、安全的相对性特点,也是美国遭遇"核困境"的根本所在。
[Abstract]:As the world's largest nuclear power,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one hand through optimizing its nuclear arsenal, strengthen deterrence strategy, enhance its relative power advantage; On the other hand, the process of 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and nuclear disarmament will be promoted around the world in order to weaken the relative power advantage of other countries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overall security of the United State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eeking one's relative power advantage and absolute security, the country often falls into an intractable endogenic dilemma. That is, "the magnitude of power acquisition and the degree of security realization are inversely varied" or "the paradox between seeking power and security". This is the relativistic feature of power and security, which is also the root of America's nuclear dilemma.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中共中央党校;
【基金】:北京语言大学青年自主科研支持计划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无核武器区现状与前景发展研究”(09JBT012)
【分类号】:D815.2;D8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立平;;论俄罗斯核政策与核战略——兼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9年03期

2 朱明权;再论美国的防止核扩散政策:矛盾和困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2期

3 邱永丰,张妍;核扩散的逻辑——兼论朝鲜核危机爆发的必然性因素[J];国际论坛;2003年04期

4 赵品宇;;浅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深层悖论——以美印核关系为案例[J];国际论坛;2008年01期

5 火正德;北约、欧盟双东扩与美欧俄关系[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5期

6 夏立平;;论美国反核扩散战略与防核扩散政策[J];国际问题研究;2008年01期

7 叶江;殷翔;;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权力观之比较分析——兼谈不同权力观对当代国际格局的不同理解[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1期

8 王震;;论20世纪60年代美国对以色列的核不扩散政策[J];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2期

9 萨本望;美国核战略的演变及走向(下)[J];和平与发展;1998年04期

10 崔建树;;从小布什到奥巴马政府的美国核战略和核不扩散政策演变[J];和平与发展;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丽华,孔庆茵;三种现实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经典现实主义、防御型现实主义与政府中心型现实主义[J];北方论丛;2004年02期

2 董慧;李丙清;;世界秩序变迁与中国的角色定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3期

3 赵长峰;相对获益与国际合作[J];长白学刊;2004年03期

4 范明英;孙增超;;“安全困境”概念、成因及其实践超越[J];长白学刊;2006年03期

5 陈先才;;现实主义理论范式述评[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孙景宇;;国际维度下的中国市场经济演进评议[J];财经研究;2005年10期

7 王蕾;;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8 金海洋;;国际法研究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9 宋晓敏;;现实主义安全理论范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张玉国;挑战与应战:变化中的日本政治[J];东北亚论坛;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白云真;;国际关系学科中美国知识霸权的探讨[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3 徐秀军;;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文本解读与反思[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4 李巍;;从IPE到GPE:一个交叉学科的成长史[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5 花勇;;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世界交往的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6 马健;;当前美欧关系演变规律探究[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7 周兴泰;;构建中国特色国际政治理论的一项可能议程:国际政治的国家行为理论初探[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隋伟;东亚金融合作法律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易刚明;东南亚华侨华人与中国关系[D];暨南大学;2010年

6 郭秋梅;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国际迁移组织(IOM)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李强;中国和平崛起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高弟;朝核问题与中美关系[D];山东大学;2011年

9 管治国;日本参与国际环境制度的绩效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10 肖洋;建立信任措施实践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永;“小泉现象”剖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梁志波;国际制度视角下的气候变化全球综合治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志军;探析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D];暨南大学;2011年

5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杜天翔;美国与独联体诸国“颜色革命”[D];河南大学;2011年

7 方炜;浅析国际法在核军控进程的地位和作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刘蒸蒸;相对获益视角下的联合国安理会扩大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郭寅歌;探析美国与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D];南京大学;2011年

10 江文彬;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缓解之策[D];暨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东;俄美分歧及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探析[J];俄罗斯研究;2005年03期

2 郑曦林,,桂宾;论条约法上的单方解约或退出权──兼评《核不扩散条约》的退出条款[J];法学评论;1995年01期

3 陈晓进;“国际制度”概念辨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崔海宁;现实主义权力理论比较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李南移;摩根索现实主义理论的权力概念解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赵伟明;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J];国际观察;2001年05期

7 叶江;甘锋;;试论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当代国际格局演变的影响[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8 金灿荣;刘世强;;告别西方中心主义——对当前国际格局及其走向的反思[J];国际观察;2010年02期

9 罗伯特·基欧汉,门洪华;国际制度:相互依赖有效吗?[J];国际论坛;2000年02期

10 时殷弘,崔建树;美国极端民族主义——评美国参议院否决全面核禁试条约[J];国际经济评论;2000年Z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怡;;中国“反导”背后的核战略[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0年06期

2 张力;印度学者谈印度核战略[J];南亚研究季刊;2000年01期

3 季志业,傅梦孜,杨明杰,冯玉军,洪建军,吴兴佐;大国核战略调整及其影响[J];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05期

4 裴丽强;威慑与新世纪美国核战略[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5 唐世强;变化之中的俄联邦核战略[J];国际论坛;2002年01期

6 潘锐;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J];太平洋学报;2002年03期

7 潘锐;;从“大规模报复”到“星球大战”——论冷战时期美国核战略的演变[J];美国问题研究;2004年00期

8 胡志东,霍刚;以色列核战略思维模式简析[J];理论月刊;2005年05期

9 李彬;;中国核战略辨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9期

10 孙向丽;;中国核战略性质与特点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向丽;;中国核战略评析[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5)[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李绪成;创建核战略学科[N];中国国防报;2001年

2 魏国安 二炮某部研究员;应继续奉行“有效防卫”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3 王国胜 李伟;美国核战略全面改版[N];解放军报;2002年

4 刘一代 何天进;核战略理论专家武天富的探索轨迹[N];光明日报;2006年

5 ;武天富:搏击在核战略研究潮头浪尖[N];科技日报;2006年

6 韩建军;核武安全事故频繁 美高官争论核战略[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7 韩建军;美国要改革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8年

8 叶莲;印度核战略或大变[N];中国国防报;2009年

9 王新建;俄要放弃“预防”牲核战略?[N];中国国防报;2009年

10 徐光裕;中国核战略基本特征:有威慑无威胁[N];解放军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章节根;印度的核战略[D];复旦大学;2007年

2 王仲春;核国家的核武器与核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刘磊;美国知识分子与美国核战略思想的演变(1945-1960)[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洪杰;英、法两国核战略的演变与比较[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2 骆平;中国核战略:传统战略文化与现实利益之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施文肖;冷战后俄罗斯核战略调整及其影响[D];辽宁大学;2011年

4 孙珊珊;冷战后美国核战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俞香淑;美国的全球核战略与朝核问题[D];延边大学;2005年

6 杨竹;核战略与国际关系及中国核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马方方;论冷战后美国核战略演变及其对国际安全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司凤;奥巴马政府核战略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王莉;毛泽东与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核战略演进动因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10 闫佼丽;中国核战略与中美、中苏关系(1954-1976)[D];山西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092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092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b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