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兼论国际社会共生性
[Abstract]:All the actors derived from human beings are human beings' community, which is a unity of opposites and unity of opposites, which ha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and must be symbiotic. This not only comes from the dual basic attributes of human being with independence, subjectivity and conformity, and symbiosis, but also is endowed with this dual basic attribute. The triple orientation of a group. And as a lasting vector to lea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teraction, constantly optimize and optimize the selection of symbiotic relations, resolve all kinds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build a larger and higher level of destiny community-nation, state, Show inner group activity. Since the arrival of the Great Navigation Age, the inner dynamic role of human beings has finally made th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of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 Of course, human beings are still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how to optimize and optimize the symbio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ice and come out of various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However, whether to advocate the idea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 is still controversial. Therefore, there is a need for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作者单位】: 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
【分类号】: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金应忠;;国际社会的共生论——和平发展时代的国际关系理论[J];社会科学;2011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世英;;略谈原始社会的婚姻形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廖建新;;“氏族”研究综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3 桑扎;贡保扎西;;论唐代的和亲政策和民族关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4 张道升;试析汉字婚俗现象[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陆勤毅;和县猿人的发现和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6 江三良;;资本属性、公平分配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孙海洲,孙玮;从地下考古看华夏文明的起源[J];安徽史学;2004年05期
8 周海燕;关于“集体责任”的思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王晓琴;浓得化不开的中华文化情结——1949年前后赴台女作家小说透视[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石云孙;女性世界的展示——女部字抉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宁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选择——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2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3 王晓嵘;;聚焦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周淑真;武建强;;当代中国政党关系结构与廉政建设[A];变革世界中的政党政治——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政党理论北京研究基地论文集(第五辑)[C];2012年
5 虞崇胜;郑迎春;;政通才能人和——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6 王凤仙;;北京家庭与性别关系30年变迁[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7 王宇信;;炎帝神农氏的创造发明与民生[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8 王贵民;;申论炎帝文化与黄帝文化之关系[A];炎帝·姜炎文化与民生[C];2009年
9 陈金全;郭亮;;西盟佤族原始法文化的原创性[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章娟;巨东红;;社会性别视野下的职业女性人力资源开发困境——基于厦门市210名职业女性的调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丛海平;元代军事后勤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吕庙军;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符号[D];南开大学;2010年
5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杨芳;马克思的社会分工理论及其当代意义[D];武汉大学;2010年
7 程郁儒;民族文化传媒化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8 李龙海;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姚晓娟;周代家臣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洁;离婚后扶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鹂然;论“疾病”在婚姻关系中的法律效果[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小苗;《欢喜冤家》中的性伦理思想探微[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唐国荣;浅谈我国计划生育立法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8 王育文;论配偶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郭军燕;《格萨尔》中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现象探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申志兵;论儒家“以孝治天下”孝道理论的形成[D];吉林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鸿石;李宝俊;;以主体性与全球化的双重视野看中国近代外交转型[J];国际论坛;2011年03期
2 段大长;;从主体性看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自我教育作用[J];湖湘论坛;1990年02期
3 王树人;关于主体、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思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王军;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一种主体性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2期
5 朱丽翔;主体性道德评估之思考[J];湖湘论坛;2004年06期
6 韩迎春,王建新;建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理论探讨;2005年04期
7 蓝江;主体性德育的哲学悖论[J];理论学刊;2005年08期
8 胡春光,杨宁芳;人的失落与回归:关于道德教育转型的思考[J];江西教育科研;2005年09期
9 寿韬;关于校园文化建设出发点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年10期
10 刘永鹏;;浅论如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德育主体[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文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探索[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刘森林;;评实践的主体性解释模式[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庄柏泉;王吉;;探索主体性教学规律[A];高教科研2006(中册:教学改革)[C];2006年
4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李红霞;;在多媒体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罗忠;;数学教学凸现学生主体性刍议[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侯林平;;我国近十年来译者主体性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薛勇民;王凤华;;生命哲学视野下的终身教育价值观[A];2009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吕高远;;构建教师校本教研主体性平台,使教师真正成为校本教研的主人[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10 鲁献慧;;人的主体性和现代人格建构[A];人学与现代化——全国第三届人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反对陈水扁“急独”路线 共筑两岸命运共同体[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2 ;主体性和哲学基本问题研究[N];光明日报;2002年
3 武汉大学哲学系 朱传h,
本文编号:2333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33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