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晋三与伊藤博文对华政策比较研究
[Abstract]:In the past year since Prime Minister Shinzo Abe returned to power, many of his actions have been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Itoberto cabinet 10 years before the Sino-Japanese war. This year marks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outbreak of the Sino-Japanese War and next year will mark the 120th anniversary of the signing of the unequal Treaty of Malaysia. In these 120 years, China and Japan have experienced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Jiazi, which is mainly caused by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and Japan's national development model. It is necessary to sum up historical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Starting with the year of the Horse in 2014, the prospects for futur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will remain largely dependent on what path Japan will take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国际战略环境预测与国家应对战略研究”(09JZD0040-2)
【分类号】:D8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江永;;日本武力介入钓鱼岛的图谋与法律制约[J];国际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解晓东;;日本对华政策的“变”与“不变”[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1期
2 陈哲;;试析日本防卫战略与交战规则的调整[J];国际论坛;2014年01期
3 左希迎;;中国在钓鱼岛争端中的战略动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4 张作云;;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后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J];管理学刊;2014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敏;试论伊藤博文在近代中日关系格局形成中的作用[J];日本研究;2000年03期
2 杨爱芹;伊藤博文政体思想剖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龙;;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差距[J];领导文萃;2009年04期
4 袁野;李桂红;杜辉;;伊藤博文与大隈重信宪政思想之比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5 陈伟;;试析黑田清隆和伊藤博文的政党观——以其“超然主义”演说为中心[J];日本学论坛;2008年03期
6 张艳茹;;伊藤博文与日英同盟[J];日本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7 王文英;试论日本政府对戊戌维新运动的态度[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8 杜小军;;也析德国榜样与日本明治宪政改革[J];比较法研究;2011年03期
9 ;讨价还价[J];领导文萃;2007年12期
10 魏人;;日本出版《日本首相列传》[J];日本研究;198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学照;;论李鸿章同伊藤博文的三次会晤[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祝敏青;;小说话语的预设功能[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3 姜晔;;旅顺监狱与安重根[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4 胡春惠;;韩日合并声中中国民间之反应——以安重根刺杀伊藤案中之《民吁报》为例[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5 戴东阳;;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5年卷[C];2005年
6 张智慧;;“第二个教育敕语”计划与西园寺公望[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7 邢丽雅;翟金玲;;论甲午之战的“战和之争”[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8 韩俊英;张淑香;;甲午战争与日本战时大本营[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9 刘学照;;日本的“脱亚入欧”和中国的“三甲纪念”[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10 易惠莉;;关于山田良政的研究[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锦芳;韩国正在立法确立韩朝特殊关系[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2 王树增;大国兴亡谁人定[N];西安日报;2010年
3 姜长斌;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军国主义[N];学习时报;2005年
4 早稻田大学人力资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刘迪;“脱亚入欧”的远航[N];东方早报;2007年
5 《东北之窗》首席记者、编辑 余音;戊戌变法“三大谜团”新解[N];社会科学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王丕屹;野田佳彦何以不做“短命”首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7 周爱民;铁肩担国难 斩鲸敢献身[N];中国文物报;2008年
8 罗岗;不对抗“传统”,又如何形成“传统”?[N];东方早报;2009年
9 王树增;大国兴亡谁人定[N];文学报;2010年
10 外交学院中国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历历;日本:首相越换越频繁[N];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伟;近代日本的藩阀政党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2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3 邢雪艳;日本明治时期民权与国权的冲突及其归宿[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4 黄庆法;台湾总督府的“对岸经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野;明治十四年政变与大隈重信的再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萌;1885年中日《天津条约》谈判始末[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孙志鹏;明治政史中超然主义的兴起与衰落[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雪粉;鹿鸣馆时代的欧化风潮[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蕾;日俄战后日本政府对“满洲”经营政策的讨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德林;岩仓使团与日本近代化[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薛明;日本驻天津领事(1885-1888)波多野承五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邵蔚;从日俄协商到日英同盟[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薛瑞增;近代日本的法制整备与外来文化的摄取[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胡娟;近代日本法治思想源流考[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376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3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