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和拉丁美洲:互补、竞争和全球化

发布时间:2018-11-22 07:48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走向。两位作者首先简要回顾了中国与拉美关系的发展史。文章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中拉经贸关系迅速升温,现在已经成为推动中拉关系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不过,中国在拉美的经济角色在当地存在争议。在中、美、拉三角关系方面,中国正在成为拉丁美洲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但是只是因素之一。拉美各国试图以此制衡美国在该地区的霸权,而不是用中国替代美国。在中国模式的吸引力方面,拉美国家不能照搬或复制中国模式,但是可以从中国的发展中汲取有益的经验。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s a rising power and Latin America. The two authors first briefly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century, the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Latin America have warmed up rapidly and have become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ino-Latin American relations. However, China's economic role in Latin America is controversial there. China is becoming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factor in Latin America, but it is only one factor in the triangular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the United States and Latin America. Latin America is trying to counterbalance American hegemony in the region, rather than replacing it with China. In terms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Chinese model,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 cannot copy or replicate the Chinese model, but can draw useful lessons from China's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政治学系;
【分类号】:D8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弘;;全球化条件下“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英文)[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0年02期

2 马立诚;;国内外学者激辩“中国模式”[J];人才资源开发;2011年08期

3 宋鲁郑;;宋鲁郑:中国模式创造人类史上最大奇迹[J];社会观察;2010年12期

4 林春;;承前启后的中国模式[J];读书;2006年04期

5 陈志;;从全球视角看中国发展——对“中国模式”概念的探析[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11期

6 ;全球化、当代世界和中国模式——俞可平与福山的对话[J];民主;2011年04期

7 陶文昭;;国际视域下的“中国梦”[J];领导之友;2009年05期

8 阿里夫·德里克;朱贵昌;;“中国模式”理念:一个批判性分析[J];国外理论动态;2011年07期

9 秦正为;;理论与现实:关于“中国模式”的冷静思考[J];领导科学;2010年02期

10 杨生平;谢玉亮;;热话题与冷思考——关于近年来中国发展模式研究述评[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郝建;;三特:中国模式的独特内涵[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2 唐光斌;;试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和谐视阈下的中国模式[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上)[C];2009年

3 于子桥;;全球化延伸:从全球到地方(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8年

4 Ruth Berins Collier;;不断变化的拉丁美洲利益体系(英文)[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5 马丽雅;;后金融危机时代海外视阈下的“中国模式”[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亮;;比较分析的视角和中国模式的定位[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协商民主与社会和谐”政治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7 曲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研究综述[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谢海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到“中国模式”:两种话语解读之差异[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碧云;陈宏滨;;论中国模式与民主社会主义模式[A];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划清“四个重大界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Tan Chung;;美好新世界与中国的未来:有限的全球化与无限的全球化(英文)[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崇温;国外有关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评论(下)[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2 汪玉凯 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教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冷静看待中国模式[N];中国改革报;2010年

3 记者 谷亚光;中国模式的实践还任重道远[N];中国改革报;2010年

4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 孙力;超越传统理解的中国模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衣俊卿 中央编译局局长;“十二五”:中国模式走向成熟的机遇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丁国强;为中国模式的合理性辩护[N];中华读书报;2011年

7 本报驻莫斯科记者 杨政;“中国模式是世界近代史的一次创举”[N];光明日报;2009年

8 吴波;中国模式与两个30年[N];光明日报;2010年

9 吴波;中国模式与中国问题[N];光明日报;2010年

10 实习记者 华林;“我对中国模式充满着期待”[N];社会科学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傅勇;非传统安全研究与中国[D];复旦大学;2005年

2 陈东晓;全球化下的联合国安全制度改革[D];复旦大学;2006年

3 铁锴;主体性视阈下的公民政治及其在当代中国的逻辑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孙景民;非政府组织的政治行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朱鸿博;冷战后美国的拉丁美洲政策[D];复旦大学;2006年

6 闫文虎;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与中国国家安全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7 薛新国;当代民主社会主义国家观新议[D];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学保;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安全合作:理论争鸣与实践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Max Rebol;不干涉与务实合作:试析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欧永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杰英;东亚政府改革对我国政府改革的启示与借鉴[D];山西大学;2007年

2 金花;中日关系的进展与东亚共同体的建立[D];延边大学;2005年

3 刘蕾;新形势下对外宣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高乐;全球化对我国独立自主政策的影响及对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程溪;全球化视域下中国政策转移的反思与建构[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丛中笑;论恐怖主义产生的历史根源[D];黑龙江大学;2004年

7 常艳;国家主权原则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及其变化[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于洋;全球化对中国国家安全观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丁蕾;全球治理中的七国集团与非政府组织:二者关系及其影响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宋黎明;国家利益:中国对外关系的核心问题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348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48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9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