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战略机遇期
[Abstract]:At present and in the near future, China's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is undergoing a major change of background, one is that the international power has entered the period of reconstruction, the other is that China's economy and society have entered the period of transition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context, the generation conditions of China's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from relatively stable and self-styling to relatively fragile, more dependent on the direction of active molding ability, the resulting space for development is changing qualitatively. From the dimension of scale expansion under the extensive development mode to the dimension of quality improvement formed by the transformation of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cost of maintaining and using China's strategic opportunity period will increase significantly. Therefore, we need to strengthen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complex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environment,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with innovation as the core, and enhance the ability to actively shape the favorabl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upgrad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分类号】:D8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徐坚;;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历史条件与主要问题[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杨洁勉;;新型大国关系:理论、战略和政策建构[J];国际问题研究;2013年03期
2 张建;;试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J];国际关系研究;2013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军;战略机遇期与中国的外交战略与策略选择[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2 居黎东;从当前国际局势看中国的机遇和挑战[J];当代世界;2003年02期
3 李华锋;论国际视角下的“战略机遇期”[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4 翟毅;;对未来10年内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的初步判断[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谢琼;浅析美国霸权体系下的世界格局[J];皖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仁伟;论战略机遇期[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6期
7 夏桂年;认识利用和创新战略机遇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曾政雄;湖南省军区——抓住战略机遇期 锻造过硬后备军[J];中国民兵;2004年04期
9 李景治;战略机遇期和我国的国际战略[J];新视野;2003年04期
10 徐坚,郭震远;从国际形势看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历史机遇[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汉升;;战略机遇期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2 李淑珍;;江泽民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创新[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高东广;;新战略机遇期世界城市北京自主创新趋向透析[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4 钮汉章;;相容:超越零和的有序竞争——政治发展视角下的21世纪大国关系走势[A];2006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6年
5 朱森第;;自主创新——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软肋”[A];2006安徽机械制造业发展论坛主旨报告资料[C];2006年
6 张辉锋;;新型战略机遇期中国传媒组织治理结构创新[A];论传媒改革与发展——中国传媒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崔晓天;;从实际出发,探索防范和抵御邪教的对策[A];防范抵御邪教、构建和谐社会——2005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雪林;;立足本职岗位 实践“两个维护”[A];广西烟草学会2005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佳;;中韩关于自主创新的比较及经验借鉴[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10 刘家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盘江又好又快发展[A];贵州煤炭经济《2007年论文选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抢抓战略机遇期 努力再创新辉煌[N];中国水利报;2010年
2 新华社记者 李柯勇 姜琳 舒静;在应对挑战中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3 王彦卿;把握好战略机遇期 提高科学决策水平[N];中煤地质报;2011年
4 陈贽;非洲步入战略机遇期[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5 记者赵婷 见习记者廖小珊;“十二五”时期是新媒体发展战略机遇期[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裴力 潘强;战略机遇期 布局干部队伍“代际继替”[N];中国改革报;2011年
7 山西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 太原供电分公司总经理 方剑秋;把握战略机遇期 开创发展新局面[N];国家电网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沈明高;紧紧拥抱战略机遇期[N];中国财经报;2004年
9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林毅夫 沈明高;不应错失战略机遇期[N];中国财经报;2004年
10 深圳商报记者 高巍;不要错过“战略机遇期”[N];深圳商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杜峰;美日同盟与东北亚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蒋玉山;博弈与互动:后冷战时期中、美、越三边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黄登学;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5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6 赵良英;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构建[D];武汉大学;2010年
7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8 崔宪涛 ;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赵军;中东伊斯兰激进组织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林岩;全球化中的他者—后冷战时期西方媒体中的中国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权姬兰;朝鲜半岛统一自主性与大国关系[D];延边大学;2001年
2 谢东;国际战略环境与国际战略选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郑岩;美国霸权护持新战略与大国关系裂变[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康学芹;以朝鲜半岛为分析视角透视冷战后的大国关系[D];延边大学;2004年
5 刘义堂;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公正问题及对策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6 王欢雪;中国共产党求同存异外交原则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践[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7 麻瑾南;大国关系中的人民币升值[D];青岛大学;2009年
8 王荣;中国海洋安全及其战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马晓宇;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睦邻外交战略[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艳杰;试论二战以来美国东南亚政策中的大国关系因素[D];暨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391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391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