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大屠杀研究:叙事、社区、记忆、创伤

发布时间:2019-01-18 07:36
【摘要】:正〔主持人语〕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政治立场重要,理论反思也不可或缺。深层次的理论思考能够使国家和民族拥有审时度势、明辨是非、继往开来的政治远见,也能造就一批柏拉图所谓"哲学家国王"式的政治人物。在当今的地球村,思想资源的汲取不应只局限于本地、本土和本国、本洲,而应该放眼世界。
[Abstract]:The political standpoint is important and the theoretical reflection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historical events. The deep theoretical thinking can make the country and nation have the political foresight of judging the situation, distinguishing the right from the wrong, and carrying on the future, and can also bring up a group of political figures called the "Philosopher King" by Plato. In today's global village, the absorption of ideological resources should not be limited to local, local and native, the continent, but should look to the world.
【分类号】:D81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威廉·赫尔姆赖希;时春荣;;“大屠杀”对美国社会的影响[J];民族译丛;1992年06期

2 ;青东大屠杀[J];上海党史研究;1995年04期

3 邓安新;;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J];世纪行;1997年06期

4 吴旭;;敦请订立“否认大屠杀罪”[J];南京大屠杀史研究;2012年01期

5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在捍卫以色列中的战略性运用[J];世界民族;2012年04期

6 蔡遐欧;;他是从白公馆尸坑爬出来的——忆谭谟讲述“11·27”大屠杀幸存经历[J];红岩春秋;2012年Z1期

7 徐远举;;我那伸向重庆大屠杀的血手[J];世纪行;1997年12期

8 林海;;近50年世界八大政变[J];报刊荟萃;2007年09期

9 文锋;;惨绝人寰的“检证”大屠杀[J];环球军事;2008年07期

10 时春荣;“大屠杀”对以色列犹太人的影响[J];西亚非洲;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仁木富美子;;《无人区·长城线上的大屠杀》(节选)[A];中国长城博物馆暨中国长城学会优秀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何洪泽、邹德浩;联大设立“国际大屠杀纪念日”[N];人民日报;2005年

2 林均;大屠杀不能被遗忘[N];文学报;2007年

3 程小牧;大屠杀的光影切片[N];中华读书报;2007年

4 王湘江;“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哀之更须鉴之[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彭梦瑶;巨款补偿大屠杀受害者,意义不在钱[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6 Hanna Yablonka 本古里安大学历史与以色列研究所教授;从以色列视角看二战结束65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记者 陈克勤;以色列纪念大屠杀史料上网[N];光明日报;2011年

8 上海社科院上海犹太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与反犹主义的消解[N];解放日报;2012年

9 本报驻特拉维夫记者 王水平;以色列:禁止否认大屠杀历史[N];光明日报;2014年

10 吴酩;纪念:当代人的“零容忍”[N];人民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汪舒明;大屠杀记忆和美国外交[D];复旦大学;2011年

2 胡越;身份与写作——德语国家年轻一代犹太裔作家叙事作品研究[D];北京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相征;关于以色列纳粹大屠杀教育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2 史今;大屠杀纪念馆在美国大屠杀教育中的角色[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万海(Vahe Ghazaryan);亚美尼亚大屠杀事件法律责任的追究[D];吉林大学;2014年

4 万敏;从独特性到普世性[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5 包丽丽;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6 朱钰;善与恶:《白色旅馆》对于大屠杀的后现代主义反思[D];兰州大学;2010年

7 冯志明;坎坷的民族和解之路[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8 林梅玉;犹太社团—美国学校大屠杀教育的主要推动力[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9 潘明慧;东西方在大屠杀时期对犹太人的态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朱祥;试析1915-1917年亚美尼亚大屠杀及其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10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10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e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