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3.0时代”与中国现代性的问题

发布时间:2019-03-06 16:58
【摘要】:全球化时代一直是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相较量的进程,这一进程仍然会在"#3.0时代"继续,但是谋求新的交互发展应该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受了资本主义现代性"#2.0时代"的结构,但35年的改革开放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的发布,为中国塑造了通往自身"#3.0时代"的全球化图景。
[Abstract]: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has always been a process of comparison between universalism and particularism, and this process will continue in the "# 3.0 era", but seeking new interactive development should be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undergone the structure of the "# 2.0 era" of capitalist modernity, but the 35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release of the "decision" spiri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th Central Committee, China has created a global picture leading to its own "# 3.0 era".
【作者单位】: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部;
【基金】:作者主持的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学科共建项目,“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唯物史观对人道主义批判的双重维度”(项目编号:GD12XMK10)
【分类号】:D81;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黄枝连;;探索“中国发展-中华范式”,打造“#3.0”全球化[J];国际观察;2014年03期

2 马丁·哈特-兰兹伯格,保罗·伯克特,庄俊举;解读中国模式[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伍旭中;;哈耶克文化进化观的哲学困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胡海梅;;美苏民族政策比较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李安;;略谈中印传统文化之差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5 蔡保兴;;和谐社会与经济秩序的道德伦理之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严骁骁;;从结构化理论看功能主义欧洲一体化理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王文龙;全球化陷阱与第三世界的发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8 宋一;;党的十六大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进展的重要成果[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庄乾;朱波;张小敏;;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障碍研究——以公共行政学的视角审视[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王世荣;论文化时代[J];安康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凯南;;秩序扩展与停滞:社会结构与个体能动的交互作用[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许娟;;举报成本资源的有效配置——举报的经济分析[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8 陈戈;储小平;;差序制度结构与中国管理革命——以李宁公司的发展变革为例[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广东卷)(第六集)[C];2008年

9 ;On the Clash and Coexistence of Human Civilizations[A];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北京论坛(2004)论文选集[C];2004年

10 汤一介;;“文明的冲突”与“文明的共存”[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哲学对话与文化交流”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谢名一;在华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标准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5 刘自学;论政治哲学范式的演进[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7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志辉;网络条件下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10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王凯;由人格化到体制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锐;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模型与战略考量[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周明丽;中日韩三国合作的社会文化基础与东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张鹏;中西早期外交理念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谭玉华;;二战前法国南中国海政策的演变[J];东南亚研究;2012年05期

2 廖文辉;;许云樵的华侨华人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中国现代性的特征(上)[J];河北学刊;2005年05期

2 边飞飞;;改革开放与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构建[J];世纪桥;2010年03期

3 朱建平;;中国现代性构建的路径选择[J];人民论坛;2011年05期

4 王蕾;;民国时期的月份牌广告画——从消费主义到中国现代性想象[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张法;;中国现代性以来思想史上的五大观念[J];学术月刊;2008年06期

6 陈家琪;;为什么偏偏是德国?——评《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J];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01期

7 殷玉洁;;中国现代性起源探究——基于中西方文明的比对[J];理论与改革;2014年03期

8 路国正;;中国现代性精神传统的观念谱系——评《观念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9 王华岗;胡蕊;;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现代性[J];理论参考;2007年10期

10 杨春时;;未完成的中国现代性:启蒙主义还是后殖民主义[J];粤海风;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中起;;和谐社会构建与中国现代性的实践——兼论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A];社会转型中的和谐社会构建——上海市党校系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家琪;;为什么偏偏是德国?——读《中国现代性与德意志文化》[A];“西方政治哲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弘政;姜晓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和本质新探——以近一个世纪中国现代化发展为中心[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张斌;;民族想象与家族神话(摘要)——论中国家族电视剧中的商业演义[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5 何爱国;;邓小平与中国现代性重构[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法;走向一种研究现代中国的新范式[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丁学良;辩论“中国模式”寻发展共识[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1年

3 万里;“中国现代性”的艰辛梦寻[N];光明日报;2004年

4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江湄;《中国的冲击》的冲击[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 刘春田;知识产权制度与中国的现代性[N];法制日报;2012年

6 记者 李晓辉;世界需要中国中国无需统治世界[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N];文汇报;2008年

8 张法;全球化/本土化语境下中国艺术学的新思维[N];中国艺术报;2011年

9 衡阳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 成宇霞;科学发展观是发展观的理论创新[N];衡阳日报;2009年

10 刘云生;汪晖与中国现代性“双重说”[N];文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薛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现代性[D];吉林大学;2007年

2 王英伟;社会工程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D];吉林大学;2009年

3 欧拉迈;西方现代性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健;东方元素与世界艺术[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倩;试论“中国方式”在当代艺术中的演进[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建亮;中国当代人文主义话语及其叙事策略[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357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357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1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