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19-03-18 20:32
【摘要】:近年来,中国与非洲之间越来越密切的经济联系受到学者的日益重视。中国与津巴布韦的相互关系可以追溯到中国对津巴布韦反对殖民主义的解放斗争的支持。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独立,中国与津巴布韦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在非洲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加深,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中津合作表现在许多领域层面,如贸易、投资、经济技术合作等,尤其是建筑、采矿、农业、能源、交通运输、资讯科技、电讯、纺织、旅游和军事等领域。津巴布韦推行了土地改革,此举遭受到西方的批评,于是津巴布韦将加强同中国的关系作为其东望政策的组成部分。津巴布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坚持了对于他国国内事务的不干涉原则,与津巴布韦的关系不断加深,中国由一个传统的援助国变为了一个重要的国际支持者。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198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合作关系,全文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是背景介绍。失去西方的援助对津巴布韦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最近几年,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投资者、贸易伙伴和援助国。回顾中国和津巴布韦相互关系的历史对本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其对中津当代关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津巴布韦独立后,中津关系的历史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0年至1999年,第二个阶段是从2003年至今。第一章提出了研究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是:2000年以来,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不断加强最终导致了2003年东望政策提出的原因和动力是什么?这是津巴布韦国内和国外因素相结合所导致的结果吗?另外一些问题是:在1980年之前,中国和津巴布韦是否存在关系?它与现如今的中津关系是否有明显的不同?中国是何时参与到非洲事务之中?中国对津巴布韦经济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中国从津巴布韦的发展中所获得收益是什么?中国的捐助是如何被津巴布韦政府所接受的?加强与中国的合作,能否帮助维持津巴布韦经济的稳定?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合作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中国对津巴布韦或者非洲的援助与西方国家的援助有何不同?在这一章提出了研究的目标、理论假设、研究的关键词,并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了文献综述。本研究应用了数据收集的研究方法,以依附理论为研究的理论框架。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依附是“国家或国际行为体之间在国际贸易的资金、商品、劳动力、信息等流动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此外罗伯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还指出,当前国际体系的特点是相互依存、共同的责任和彼此依赖,这点在中国与非洲的关系上体现的很明显。全球化的推动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变得更加引人注目,中国和津巴布韦彼此互助的战略定位很好地展示了这一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章是自1980年到1999年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发展的第一阶段。津巴布韦和中国的政治与外交关系由此开始。中国和非洲之间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中国支持了非洲国家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对非洲提供了物质和道义上的援助。中非关系不断加强,尤其是成立于2000年10月的中非合作论坛成为了双方合作的官方平台。中国支持津巴布韦总统Mugabe的非洲民族联盟(ZANU),民盟成立于1963年,致力于津巴布韦的解放运动与受苏联支持的Joshua Nkomo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ZAPU)是一种对抗关系。ZANU接受了来自中国的大量援助,其成员也被派往中国接受训练。中国成为了津巴布韦解放斗争的重要支持力量。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实现独立,中国与津巴布韦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在中国和津巴布韦合作的第一阶段(1980-1999年),中国和津巴布韦政府签署协议,从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贸易和投资等方面向津巴布韦提供了大量的援助,例如哈拉雷国家体育场就是中国向津巴布韦援建的重大建设项目之一。津巴布韦和中国之间的合作关系不断扩大,不仅在外交领域而且在经济和社会领域,双方的关系都得到了不断加强。双方的合作强调共赢,这种关系的发展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快的发展态势。 第三章深入研究了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不断加强的原因。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造成了其与西方的紧张关系,这促使了津巴布韦去寻求中国这一强有力的伙伴的支持。土地问题对津巴布韦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殖民时代,津巴布韦的原住民被剥夺了土地并被驱逐到Gwaai和Shangani这些土地贫瘠的地区。2000年初土地改革达到高潮,政府从白人农场主手中收回土地,重新分配给津巴布韦黑人。土地改革争论的焦点是根据1979年的Lancaster House协定,由英国提供赎买土地的资金。到2002年,津巴布韦的土地改革赢得了非洲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但是西方却对此改革表示了反对。英国、美国、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家和组织认为它违背了法律准则,侵犯了人民的权利,违反了民主原则和缺乏透明度,因此要求制裁津巴布韦,削减对津巴布韦的援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布取消津巴布韦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般资源的资格,并且将它从贫困与增长贷款的国家名单中删除,发出了解除与津巴布韦合作的正式声明,暂停了对津巴布韦的所有技术援助。但是西方的制裁最主要的却是影响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第三,津巴布韦受到国际社会的排斥,导致了国内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影响到许多部门的发展。尽管津巴布韦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经济危机导致了国内失业率的居高不下,通货膨胀不断恶化,人才流失、卫生医疗水平下降、贫困人口不断增加。第四,中国对土地改革的支持是津巴布韦加强与中国伙伴关系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力量之一,中国与俄罗斯共同努力呼吁解除对津巴布韦的制裁,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多次表决中对津巴布韦表示了支持。因土地改革而遭受西方制裁从而引发经济危机出现的津巴布韦,制定了新的外交政策,寻求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来应对西方的反对。在南南合作的框架下,津巴布韦推行东望政策,寻求中国的支持。此举加强和深化了中津关系,中津双边合作关系进入了第二阶段。 第四章是分析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合作关系的第二阶段。自2003年至今,中津双边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第一阶段相比,这一阶段的中津双边合作有了强化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津巴布韦重新制订了其关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外交政策。中非合作论坛的建立,为中非关系的加强注入了新的动力。2006年公布的一份名为“中国的非洲政策”的官方文件阐释了中国与非洲双边政治经济合作的目标是建立与非洲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外交政策长期坚持的原则。西方国家与津巴布韦之间的紧张关系,导致了津巴布韦重新制订其外交政策,在2003年制订了加强与亚洲国家,尤其是与中国合作的东望政策。东望政策通过深化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合作关系,解决津巴布韦国内的经济问题,打破西方对津巴布韦的封锁。津巴布韦的东望政策,使得中津签订了一系列新的贸易、投资和合作协议,,而津巴布韦也毫不动摇地支持一个中国的政策以及中国的其他核心利益。本章分析了中国在津巴布韦的投资项目,如建筑行业、采矿、农业、能源、运输、资讯科技及电讯、纺织、旅游和军事。津巴布韦投资中心(ZIC)报告称中国的援助项目总价值约有5.30—6亿美元,到2008年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投资者。东望政策为津巴布韦各个部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中国愿意资助津巴布韦大型项目的建设,例如中国机械制造国际公司帮助津巴布韦进行煤矿开采以及援助建设三个燃煤火力发电站以减少津巴布韦的电力短缺。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经贸关系不断加强,中国已成为津巴布韦最大的贸易伙伴。本章还着重分析了东望政策以及中国的不干涉原则的影响。中国主张津巴布韦和非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对于他国内部的事务不能随意加以干涉。东望政策获得了中国的积极响应,在安理会上,中国(以及俄罗斯)采取行动,阻止除呼吁和解外任何对津巴布韦实施的联合国或安理会决定。中国与津巴布韦加强在诸多关键部门的合作,反映出了双方的互信、互利、平等、互信、合作共赢以及文化交流的共同诉求。中国对津巴布韦的援助获得了津巴布韦的广泛认同,中国通过投资、贷款、捐助、改善基础设施、发展贸易关系,加强了同津巴布韦的经济联系。在中国的援助下,哈拉雷成为了世界第二大铂金(含有40种贵金属的矿物)产地,中国企业也推动了津巴布韦矿石开采业以及养殖业的发展。通过东望政策,津巴布韦着力寻求东方尤其是中国作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盟友,同时津巴布韦也与其他国家,如巴西、印度、伊朗和俄罗斯发展了合作,但与中国的合作是津巴布韦对外关系的重中之重。 第五章是结论部分。本章讨论了中国与津巴布韦关系的核心问题,例如劳动、就业问题,中国商品对津巴布韦本土产业的冲击,中国与津巴布韦在语言上的交流障碍等等。虽然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双边关系存在着种种考验,但是双方都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加强彼此的合作。最后,文章对中国与津巴布韦双边关系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自2000年中津关系的不断强化与发展推动了“东望政策”的形成,中国在土地改革问题上对津巴布韦的支持,以及西方对津巴布韦的封锁与制裁加强了中国对津巴布韦的意义,也加强了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合作关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合作关系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与津巴布韦将会保持长期的亲密合作关系。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22.34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琥;简讯(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9期

2 明子;她们为何轻弃生命?(英文)[J];Women of China;2003年04期

3 ;1998年公报目录索引[J];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98年06期

4 文焱;中古友谊长存(英文)[J];Women of China;2000年10期

5 崔希;在小城的日子里(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7期

6 陈珊珊;信息窗(英文)[J];Women of China;2001年09期

7 明卞 ,叶枫 ,蓝丽妮;艾滋病在中国:挑战与希望并存[J];Women of China;2004年12期

8 ;关注[J];Women of China;2005年02期

9 ;新闻回顾[J];Women of China;2002年12期

10 ;巾帼英雄:2003年“三八”红旗手(英文)[J];Women of China;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Lode Gold Deposits in Eastern Segment of the Northern Orogenic Belt of China:Products of Combined Metallogenesi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2 龚文杰;;Temporal and Spatial Dynamics of Rabies Virus in China[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生物制品学分会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兽药大会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Ed Sverko;Eric J.Reiner;Kurunthachalam Kannan;;Dechloranes in Surface Soil and Air in China[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James Li;;Primary CB-28 Emission and Residues in China Due to Their Use in Power Transformers and Capacities[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A Tectonic Escape Model for the Formation of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Yangzhou Block of theLower Yangtze Region,Eastern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6 ;Land use induced changes of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soils of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7 张忠杰;;Crustal structure and contact relationship revealed from deep seismic sounding data in South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C];2008年

8 ;The Cultural Relic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Canal Line and Appraisal of its Influence by the Middle Route Project for Water Transferring from South to North China[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9 ;The Impact of the Relationship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Exchange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between the U.S. and China[A];纪念中国农业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暨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CSAE 2009)论文集[C];2009年

10 ;Collection of Mineral Specimens in China:History,Present Status and Future Pla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四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油气·矿产·水资源)[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程锦;Linux World China 2000大会侧记[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0年

2 王叶;Chinamofile[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3 记者 童铭;China-sol网上大批发[N];中国计算机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胡芳 方剑春 康琦;API China & INTERPHEX China 让制药的梦想飞……[N];中国医药报;2011年

5 ;纷纷加盟IC China 2003[N];中国电子报;2002年

6 记者 刘兵;ChinaNet局部提速成功[N];计算机世界;2002年

7 记者 王雪燕;ispo china2011/Alpitec China2011双展联合 吸引世界注意力[N];中国服饰报;2011年

8 王国志 苏州大学体育学院;上海世博会“CHINA功夫”雕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新网ChinaDNS每天“壹元”建网站[N];科技日报;2000年

10 商报数据分析专题组 穆宏志 执笔;暑期特征凸显 文教少儿风光 Analysis of China's Individually-run Bookstores in July[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如莎(Maroodza Rangarirai Gladys);中国与津巴布韦的关系:1980年以来双边合作关系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2 王安菲;冷战后中非政治经济关系:中国对非洲的新型参与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桑巴特(KEM SAMBATH);中国的“和谐世界”政策及其对中国—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启示[D];吉林大学;2012年

4 艾法姆(Ubi, Efem Nkam);中国对非洲的援助[D];吉林大学;2011年

5 多乐;1964年以来的中法关系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6 欧阳客;中非的相互依存[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7 Willy Léonel SOUO(威利);中国与加蓬的外交关系:从1974年到现在[D];山东大学;2009年

8 葛苏;[D];俄勒岗健康医科大学;1992年

9 SEYNI MAMOUDOU(马云飞);[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徐国辉;China-LISS在下肢创伤中的应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希达(Mupotsa, Hilda Wendy);中国与津巴布韦历史的回顾[D];吉林大学;2011年

2 金振求;中国的移动通讯产业和3G展望_与韩国比较[D];复旦大学;2010年

3 高慕思;科技进步与软实力:中国如何运用双边科技外交[D];复旦大学;2010年

4 周振兴(Lor Sovanney);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的中国与柬埔寨关系[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玉强;美国报纸中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涉华报道的批评性话语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陆洁;杜威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哈玛德(Kombo,Hassan Hamad);中国对坦桑尼亚外交政策研究(20世纪60年代-70年代)[D];吉林大学;2010年

8 崔正美;中国煤炭产业的政策及面临的经济挑战[D];复旦大学;2010年

9 鲍丽娜;波兰和中国贸易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阿提亚(Ahmed Attiya);国际贸易法视角下的中国—阿拉伯国家国际贸易关系(1978-)[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43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43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a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