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的中国周边安全战略评析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人文社科部;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世界影响与国际评价研究”(12CKS009)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礼峰;援越抗美述略[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年01期
2 阎明复;;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评论[J];百年潮;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艺;试论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2 高鸣;孙锋;;论毛泽东外交思想的特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3 韩晓青;;试论中共八大的外交思想[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刘国华;抗美援朝是捍卫国家安全的唯一正确选择[J];安徽史学;2001年03期
5 王玉贵;60年代前期中日关系研究[J];安徽史学;2002年02期
6 潘正祥,李宇征;从和平外交到革命外交——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外交战略大转变国际原因探析[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7 常县宾;;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与美巴关系[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8 田世锭,刘鹏,田世铠;试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两难困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9 许凤林,熊剑峰;论王稼祥对我国和平自主外交思想的贡献[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10 王先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慎明;;对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及实践的几点辨析、概述和思考[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2 宋传信;;首都京剧60年[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2期)[C];2009年
3 沈志华;;蜜月的隐忧:毛泽东、赫鲁晓夫与1957年莫斯科会议[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4 李敦送;;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现实意义[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曾令勋;;论新中国军事战略方针的历史演变[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6 陈东林;;“文化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若干经济理论和观点再探析[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王巧荣;;毛泽东的国家利益观及其外交思想[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伟;;1949年司徒雷登面见毛泽东计划失败的再探讨[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勉励;;毛泽东与新中国对外谈判建交工作的开创[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张颖;;毛泽东与建国之初的中英建交谈判[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银萍;民族主义与韩国反美主义[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李慧勇;周恩来与“文革”后期中央行政体制的重新整合[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5 侯东阳;中国舆情调控机制的渐进与优化[D];暨南大学;2010年
6 陈汉良;毛泽东社会学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韩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国家治理变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玉东;中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资源配置与结构演变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张润;毛泽东联美抗苏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大鹏;社会主义正义观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张晓慧;毛泽东人民本位思想与服务型政府构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高喜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战略研究[D];西安邮电学院;2010年
4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淑贞;毛泽东人民观的反思与启迪[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祝建业;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的国际人道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李伟;1950-1978年中国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历史考察与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栾琮聪;全球化视野下当代中国国际战略演变的规律及其启示[D];山东大学;2010年
9 郑谦;中国政府型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与战略探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陈光强;从认知视角看正常化过程中的中英关系(1949-1972)[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军;;论毛泽东时代的民族主义与外交[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1年01期
2 程珂;王永芬;;湖湘文化与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J];船山学刊;2006年04期
3 袁南生;;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毛泽东[J];湘潮;2006年12期
4 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刘勃;;从水火到水乳——毛泽东的外交战略思路新探[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6期
6 孙敬亭;;波兰的安全战略[J];俄罗斯研究;1993年03期
7 刘慧;张农寿;;中国和平发展与东北亚地区安全战略[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5期
8 孙雯;;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与中美战略关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9 张红秋;;从毛泽东独立自主思想到卢武铉“东北亚均衡者论”——以李泳禧先生为中介[J];韩国研究论丛;2009年02期
10 周桂银;新世纪的国际安全与安全战略——国际安全问题学术研讨会综述[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娄亚萍;;对外经济援助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2 杨生平;;新中国60年我国意识形态理论回顾与反思[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慎明;;对毛泽东战争与和平思想及实践的几点辨析、概述和思考[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4 刘祖爱;何敏;汪官锋;;“九一三”事件历史影响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周民锋;;中国和平发展时期的意识形态观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6 张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坚持和发展[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7 李崇富;;毛泽东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先行探索[A];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C];2003年
8 冯昭奎;;中日钓鱼岛争端“搁置论”的由来[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9 苏城乡;侯德贤;;台湾问题——意识形态视野下的探析[A];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C];2002年
10 黄仁伟;;大国崛起道路的历史比较[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农文;黑龙江全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N];团结报;2007年
2 记者 罗猛;马飚会见中国驻东盟大使薛捍勤[N];广西日报;2010年
3 记者 朱敏;对委员不满意提案两次办理[N];无锡日报;2010年
4 胡京春;黑龙江落实农工党提案全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N];人民政协报;2007年
5 索绍利 张文丰 吕宁丰;特案特办:从立案到办结仅一周[N];人民政协报;2006年
6 冯昭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中国崛起不会对周边构成威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记者 胡海燕;为了校园的宁静[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胡笳;中国正面临“两头受气”境地吗[N];国防时报;2010年
9 春风 正伦 孙彤;取之社会 回报社会[N];联合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衣琼;贵阳市的做法具有示范意义[N];贵阳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杨泽喜;毛泽东时代意识形态作用下的中国对苏对美外交战略[D];武汉大学;2011年
3 姜安;意识形态与美国对华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叶政;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5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谢忠文;从革命到治理[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7 张泽;外空安全战略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8 张贵洪;超越均势[D];复旦大学;2004年
9 姜海南;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安全维护[D];暨南大学;2007年
10 仲崇东;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冷战后东盟对欧盟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2 于成瑶;毛泽东时代中国的世界革命观念[D];中国人民大学;2010年
3 蔡秋英;论周边环境对朝鲜半岛统一的影响[D];延边大学;2000年
4 吴伟兴;21世纪初期日本的安全战略及对我国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2年
5 王创峰;历史没有终结[D];河南大学;2003年
6 李富靖;意识形态的转变对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7年
7 夏心愉;“非常新加坡”—从新加坡旅游符号机制看国家整体认同的建构[D];复旦大学;2008年
8 许立根;从政党宣言看冷战后西欧社民党的意识形态调整[D];山东大学;2009年
9 梁世伟;浅议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基础[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倪春纳;政党、知识分子与思想整合[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633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63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