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国家间不对称冲突如何走向和解——三种模式的博弈分析

发布时间:2019-04-25 19:25
【摘要】:不对称冲突是冷战后国际冲突的主要形式。不对称冲突如何走向和解不仅关系到冲突两国的福祉,更关系到地区和世界的和平。本文提出了6项基本前提假设,并在"斗鸡博弈"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对称冲突走向和解的三种模式,并运用博弈论的方法对每种模式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结论是:利益搁置模式和利益均分模式都不是真正的和解之路,只有共同开发模式才能使冲突中的两国走向真正和解。在单方面和解的情况下,大国在冲突中的损失程度是否大于目标利益,决定了在单方面和解中胜负的归属。
[Abstract]:Asymmetric conflict is the main form of international conflict after the cold war. How the asymmetric conflict moves towards reconcili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two countries, but also to the peace of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In this paper, six basic hypotheses are put forward, and on the basis of the "cockfighting game" model, three models of asymmetric conflict towards settlement are established, and each model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game theory method.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is that neither the model of shelving interests nor the model of sharing interests is the true path of reconciliation, and only the mode of joint development can make the two countries in conflict move towards real reconciliation. In the case of unilateral reconciliation, whether the loss degree of the great power in the conflict is greater than the target interest determines the ownership of the victory or defeat in the unilateral reconciliation.
【作者单位】: 辽宁大学;
【基金】:2013年度辽宁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背景下‘民主输出’运行机制的新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研究”(L13AGJ003) 2014年辽宁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201403)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沈海涛;;东北亚和解与合作:韩国的作用与角色冲突[J];东北亚论坛;2007年05期

2 唐世平;;和解与无政府状态的再造——基于六部作品的批判性综述[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1期

3 黄正柏;梁军;;从冲突到和解:近代英美关系考察[J];史学集刊;2006年05期

4 刘力;;超越物质范畴:解决国际冲突的和解模式[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卓宇;;从近现代英美两国“化敌为友”的身份转变看国家之间认同的形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周方银;;中国崛起、东亚格局变迁与东亚秩序的发展方向[J];当代亚太;2012年05期

3 齐兴霞;;朴槿惠时代的韩国东北亚政策分析[J];当代韩国;2013年01期

4 王贞;;血缘文化情结:二战时期英美“特殊关系”的助搏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张献华;;加拿大和美国不设防边界探源——从《拉什-巴格特协定》说起[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10期

6 张石俊;;《献给艾米丽的玫瑰》象征意义之解读[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7 梁军;黄正柏;;冲突与合作:霸权转移视野下的现代英美关系考察(1914-1947)[J];史学集刊;2011年06期

8 颜震;;英美在美洲权力和平转移的原因分析[J];史学集刊;2013年03期

9 崔斌;;美国崛起过程中与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的策略[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徐其森;王英;;国内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国际关系;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程灵;二战以来美国对英国高等教育影响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军;英美联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颜震;美国民族国家与帝国的双重构建(1776-1867)[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维永;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美国崛起过程中对英政策分析[D];山西大学;2008年

2 颜震;通往和睦之路[D];吉林大学;2009年

3 高一格;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美韩同盟解析[D];延边大学;2009年

4 黄强;从冷战时期英美“特殊关系”看英国的外交困境[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宁;麦克米伦执政时期的英美特殊关系[D];安徽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翠红;试析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盎格鲁撒克逊主义的确立[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于光明;英美霸权和平过渡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8 董传玺;韩国的东亚区域合作政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崔岱;一战中英国对德经济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10 王召东;一战后英美战债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华;;冷战后韩国的东北亚安全战略构想[J];东北亚论坛;2006年04期

2 王振民;文化、知觉与中日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院力;;我国县级政府执行力的博弈分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新闻故事:和解茶[J];茶博览;2007年06期

3 蜜丝黄;;钝感力和解的最好姿态[J];半岛新生活;2008年02期

4 金太军,袁建军;地方政府创新博弈分析[J];江海学刊;2005年05期

5 刘晓平;试论领导人因素在中美关系解冻中的作用[J];经纪人学报;2005年03期

6 张珊;;同级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博弈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7 崔志强;;解冻 斗争 合作 共荣——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及启示[J];世纪桥;2006年12期

8 姚扶有;;婚姻和解了,性和解在何时[J];中华养生保健;2007年08期

9 黄玖;徐捷;宋英华;;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政府与新闻媒体互动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年10期

10 刘鸣;2000年峰会后朝鲜的韩国政策特点和内容[J];世界经济研究;200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吕君;;财政省管县体制下县市利益博弈分析[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潘光;;邓小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思维和中国和平外交的发展[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金俊宏;黄慧;;大部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分析——以随州、深圳、顺德为例[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肖涵静;;孙中山《实业计划》的卓识与困顿[A];孙中山与中华民族精神论文专辑[C];2003年

5 李新富;;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中“共赢”观之特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6 包国宪;曹西安;;我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价的回顾与模式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5年年会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关于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尽快改市(县)政权建制的建议——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专家建议之二[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姚欣;即将启动和解对话[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2 本报驻瑞典记者 刘仲华;寻找人类和解途径(述评)[N];人民日报;2002年

3 本报驻印度记者 赵章云;印巴迈向和解路[N];人民日报;2001年

4 本报驻南非记者 李新烽;南非和解日看种族和解[N];人民日报;2001年

5 新华社记者 高浩荣;韩朝和解:向全方位发展[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6 王坚;美越和解路漫漫[N];工人日报;2000年

7 记者 马云亮;为了和解的纪念[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本报驻南斯拉夫记者 谢戎彬;寻求和解的关键一步[N];人民日报;2000年

9 记者 高浩荣;要全面推进同朝鲜和解与合作[N];新华每日电讯;2000年

10 冯莲枝;黯淡的巴以和解之路[N];华夏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少华;当代不对称冲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漆海霞;国际军事冲突调停的三种策略效果比较[D];清华大学;2007年

3 董少林;公共选择理论视角下地方政府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龙;南海争端的博弈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迟远达;中日“东海共识”浅析及东海共同开发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崔海培;论《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进展与困境[D];外交学院;2010年

4 王玲婕;南海油气资源“共同开发”机制探究[D];浙江大学;2013年

5 郭文杰;朝鲜半岛的统一前景和存在问题[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洋;中日东海划界争端与中日能源合作[D];外交学院;2006年

7 姜华;中日关于钓鱼岛的争端[D];延边大学;2006年

8 孔嵩峰;东海大陆架问题与中日关系探析[D];山东大学;2009年

9 任亚先;中日东海争端与中国海洋权益[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冯颂斌;南海争端对我国南海资源开发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653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653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4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