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当代国际格局转型的再思考
[Abstract]:......
【作者单位】: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冷战后美国两洋同盟演化与国际格局转型研究”(13CKS029)的成果之一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亚太秩序困境研究”(14SZB002)的成果之一 江苏政府留学奖学金资助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钮维敢;蔡瑞艳;;国内外关于“中国模式”研究视角进展述评[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全圣兴;;“中国的崛起”与国际秩序的变化[J];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薛金华;;世界现代化语境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蔡翠红;;影响未来中美关系发展之因素[J];美国问题研究;2007年00期
3 杜人淮;;当代世界经济周期性波动新变化及其应对——基于经济发展模式内在缺陷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2年08期
4 王丹莉;;“中国模式”研究之新动向与再认识[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2年02期
5 邓月芳;;从“天朝的崩溃”到和平崛起——从建构主义视角反思中国在国际秩序中角色的转变[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钮维敢;东亚冷战遗留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姜淑兰;世界视阈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研究与模式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欧永宁;马克思主义民族化视域下的中国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徐阳阳;中美间政治军事危机管理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杨朋;世界转型中的中国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金哲君;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与周边国家关系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4 张苗;“中国模式”—从辩证唯物论哲学的高度进行解读[D];重庆大学;2013年
5 许静;冷战后日韩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影响因素[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6 董贺;新世纪中国国际秩序观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刘洋;阻碍东亚一体化发展的政治因素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钮维敢;;论全球化中的中国文化安全与应对战略[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张剑荆;“北京共识”与中国软实力的提升[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4年05期
3 托马斯·海贝勒;;关于中国模式若干问题的研究[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4 蔡拓;;探索中的“中国模式”[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5期
5 逄锦聚;;世界金融危机与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发展[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3期
6 林春;;承前启后的中国模式[J];读书;2006年04期
7 托尼·安德烈阿尼;赵越;;中国融入世界市场是否意味着“中国模式”的必然终结?[J];国外理论动态;2008年05期
8 沈云锁;“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09期
9 陈志;;探析“中国模式”的概念[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张恒军;“北京共识”与“华盛顿共识”之比较——一种中国模式与拉美模式的视角[J];当代教育论坛;2005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马龙闪;[N];北京日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晶晶;“9·11”事件后的国际格局研讨会综述[J];山东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赵绪生;关于冷战后国际格局多极化问题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3 李怀义;全球化与国际格局多极化[J];理论前沿;2003年23期
4 ;《国际格局论》一书出版[J];国际政治研究;2005年01期
5 赵为民;;理论与战略的集成之作——评《国际格局论》[J];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02期
6 李才义;;中美两国与20世纪三次国际格局变动[J];党史研究与教学;2009年06期
7 张睿壮;;国际格局变化与中国定位[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4期
8 李沛;;从雅尔塔到马耳他——试论战后两极国际格局的形成与演变[J];国际政治研究;1990年03期
9 李阁楠;;国际格局的变动与日本[J];外国问题研究;1991年02期
10 杨成竹;二战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的演变[J];铁道师院学报;199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付海梅;;国际格局变化助推“钓鱼岛争端”进入高危时期[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四届海洋社会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震海;亚洲能否成为未来国际格局的一极?[N];亚太经济时报;2003年
2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廖海蕾;国际格局和“极”[N];山西青年报;2014年
3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于培伟;当下国际格局的均衡与失衡[N];国际商报;2014年
4 本报记者 张军妮;未来国际格局:“一超减弱,多强移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本报驻维也纳记者 方祥生;重回“十字路口”的国际格局[N];光明日报;2008年
6 冯绍雷;美欧俄将出现重大利益分歧[N];文汇报;2003年
7 本报评论员 吴铭;美欧关系好转 国际格局重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8 中国石油大学能源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王震;投资:并购仍是扭转国际格局的重要手段[N];中国经济导报;2013年
9 丁原洪;当前国际经济秩序的新特点[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本报专稿 李思;G20峰会掀开国际格局转变大幕[N];世界报;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熊文敏;新世纪国际格局多极化深入发展背景下的中国和谐外交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徐会全;论冷战后国际格局的变动对联合国地位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畅;“9·11事件”后东亚政治格局新变动与中国的因应对策探析[D];暨南大学;2008年
5 唐辉;新兴国家的崛起与国际格局的变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Ganbat Badam (巴塔玛);冷战后蒙古国“多支点”外交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7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4711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471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