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的战争特性及其影响
[Abstract]:Northeast Asia is the most serious region in the cold war in the world today. Historical grudges and practical interests are intertwined, and traditional security and geo-strategy work together.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most influential foreign power for peace, security and stability in Northeast Asia.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military policies of the United States, especially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realistic point of view,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war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States grew up and became strong in the war and maintained and consolidated world hegemony through war. The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waging of w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include: no real rival, election politics forcing politicians to "please voters" and "do something", the lack of effective institutional restrictions on presidential warfare by parliament, the manipulation of war issues by right-wing conservatives, and the struggle for energy and resource interests around the world. Although the United States reflects on the war from time to time, looking at history, people can not help but doubt whether American leaders can resist the temptation of waging war.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协同创新中心;
【分类号】:D8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赖凡;;论英国衰落之福利因素[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2 单福东,余谦;中国近代闭关锁国外贸政策的成因及其历史借鉴[J];安康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3 李平民;全球化与伊斯兰复兴运动[J];阿拉伯世界;2001年04期
4 赵继显;;国际权力基础与伊拉克战争[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0年05期
5 李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海军的发展变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赵存生,宇文利;邓小平与中国的和平发展之路——兼论邓小平的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李效东;;软实力与硬道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王德中;列宁过渡时期理论与中国共产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理论依据的再认识[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9 杜丽燕;;浅谈软实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10 姜杰;徐正大;;以文化自觉提升检察机关的“软实力”[J];今传媒;201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国新;;旅游软实力:旅游业本土意识与国际营销的理论基础[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2 杨远旺;;论思想政治教育在提升国家软实力中的作用[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袁准;;按照时代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A];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沈逸;;信息技术革命、跨国信息流动与舆论塑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5 余玉花;;论软实力观[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8年
6 吴忠民;;略论20世纪中国的社会转型[A];中国现代社会转型问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7 曾昭耀;;文化现代化必须要解决一个如何学习外国的问题[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林立公;魏书胜;;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力的历史传统及其现实提升[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徐艳玲;;从“双和”视角透视20世纪社会主义的制度实践[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李长久;;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和启示[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2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志元;东北地区制造业发展模式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袁丽丽;十月革命前俄国合作社的思想和实践[D];吉林大学;2011年
8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巍巍;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冲突与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刘莹;基于马恒昌小组精神的企业创新精神的思考[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家灿;广州公安警务软实力建设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熊倡;中美现代战争电影的国家形象传播之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周红霞;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增强国民创新意识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6 孙磊;县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7 柯静雅;詹姆斯·布坎南与19世纪上半叶俄勒冈问题[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马利军;产权、政府、开放:支撑长期经济增长的三大体制因素[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9 刘一舟;邓小平对美国外交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亮;二战德国地缘战略得与失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尔根·哈贝马斯,童世骏;美国的新保守主义与国际法[J];国外理论动态;2003年09期
2 鸥岩;;“新保守主义理论学术讨论会”侧记[J];欧洲研究;1993年04期
3 丁一凡;“新保守主义革命”是一场全面的社会变革吗?[J];欧洲;1994年03期
4 周溢潢;;从总统大选看美国的新保守主义思潮[J];党员干部之友;2004年12期
5 陈志;;关于福山新书《十字路口的美国:民主、实力和新保守主义遗产》的述评[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1期
6 黄红珠;;极权政治与经济自由主义的结合——《拉美新保守主义试验》介评[J];拉丁美洲研究;1990年06期
7 黄凤志;纪胜利;;新保守主义思潮评析[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8 ;德国著名政治学教授迈尔谈新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及其他政治派别的关系[J];国外理论动态;1994年27期
9 潘成鑫;;新保守主义与伊战后的中美关系[J];国际政治科学;2006年03期
10 沈旭晖;;柏林墙倒20年,右翼思潮今如何?[J];南风窗;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慧峰;俞祖华;;中国近代保守主义思潮研究综述[A];中国现代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方克立;;要注意研究九十年代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潮[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3 佐藤学;;全球化时代的日本学校教育改革——危机与改革的构想[A];第五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滕世华;;谁更偏好大政府——基于一种学理性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郭德宏;;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研究述评[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希亮;;从三个“负面因素”的影响解析日本战争责任与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7 雷菁;洪灏;;新自由主义的由来、本质特征及其影响[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8 张卫;王振卯;;社会群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王国兴;;美国对华出口控制的趋势、因果与中国的对策[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业亮;;美国2006年中期选举及其对美内政外交的影响[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约作者丁一凡;反击新保守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姜琳 编写;新保守主义就是明日黄花[N];社会科学报;2004年
3 邓广(学人);新保守主义写作的多重困境[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4 Ramesh Ponnuru;新保守主义控制布什政府外交政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康慨;伊拉克让福山自我终结[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求是;关注当代西方新保守主义思潮[N];浙江日报;2006年
7 马克·里拉 翻译 刘擎;“反动”的概念[N];文汇报;2010年
8 丁刚;新保守主义的终结[N];人民日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谷亚光;学习西方不能生吞活剥[N];中国改革报;2004年
10 沈丁立;布什的保守主义是否终结[N];学习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东;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2 王联合;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对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杨子辉;美国新保守主义与布什外交战略[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肖克;当代西方保守主义民主政治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贾曦;保守主义理念与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黎世光;政治哲学的现代危机和古典出路[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宗义;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D];外交学院;2007年
8 张玉;战后美国联邦高等教育弱势扶助政策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9 王磊;布什反恐话语分析[D];外交学院;2009年
10 刘献;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上层建筑的新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池景慧;为自由而代言—欧文·克里斯托新保守主义思想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王克东;美国新保守主义及其影响浅析[D];四川大学;2004年
3 金龙云;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国际战略评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沈小捷;新保守主义对小布什政府中东政策的影响[D];天津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召坤;新保守主义对小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D];外交学院;2010年
6 章浩;新保守主义与布什政府外交[D];外交学院;2004年
7 吴迪;试论威廉·克里斯托尔的新保守主义外交思想[D];辽宁大学;2011年
8 高四梅;美国“新帝国论”述评[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琳;美国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10 胡渊;新保守主义与布什政府外交[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030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03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