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会议员访台活动趋势、意图及影响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worsening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Japan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pull the Taiwan authorit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the main means of which is to constantly send members of Congress to the stage of the Taiwan Straits, and to increasingly present the trend of "Large scale, high grade, strong organization, two-sidedness" and so on. Not only has Japan always had a strong historical complex in Taiwan, but also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ts strong economic value and its sensitive security value. In addition to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of public relations" of the Taiwan authorities, these have become the main drivers of the ongoing activities of the members of the Japanese Parliament and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Sino-Japanese relations and the Taiwan issue, and the research and diplomatic public relations in the area should be strengthened.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当代日本亲台势力对我国台湾问题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12YJCGAT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831.3;D827;D822.33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光;刁大明;袁婷;;美国国会议员访台现象研究(1997~2008)[J];当代亚太;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刁大明;;美国选区对华出口与涉华态度[J];国际政治科学;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凡;后“9/11”时代的美国对华政策(2001-2011)[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洪喜;美国主流媒体视野中的中日双边关系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卫;非政府组织并非台湾“外交”的新空间[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郑安光;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简析台湾当局的国会游说活动[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贾妍,信强;从“中国帮”到“台湾帮”:美国国会亲台议员与美台决策[J];太平洋学报;2005年05期
4 杨剑;;对美国国会议员选择倾向台湾立场的动机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01期
5 张光;刁大明;;美国国会“台湾连线”成员分布决定因素实证分析[J];台湾研究集刊;2009年03期
6 陈发瑶;台湾当局对美游说活动及其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文;;从日本国会暴行说起[J];国际问题研究;1960年06期
2 赵可金;;美日同盟还能走多远?[J];学习月刊;2006年03期
3 刘杨;;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蹒跚之路——从日本对二战侵略罪行的反省态度说起[J];和平与发展;2006年02期
4 吴伟明;;现代日本的新画像——评介白著《日本国体的远景》[J];读书;1984年10期
5 顾铮铮;;从金丸信案看日本国是如何整治腐败的[J];党政论坛;1993年11期
6 董其升;;奇妙的生日[J];山西老年;2005年12期
7 ;关注钓鱼岛,关注历史资料[J];现代舰船;2006年02期
8 徐家驹;;日本大众媒体对中日关系的负面影响及其思考[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周民康;;东京倒垃圾的文化[J];半月选读;2008年11期
10 丁兆中;;中日复交后日本政界激进亲台势力的嬗变[J];国际论坛;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学成;;试论日本二战后的文化价值取向与德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2 韩洪洪;;未来发展中日关系应注意正确把握的几个问题[A];江桥抗战及近代中日关系研究(下)[C];2004年
3 卢周来;;海洋斗争与中国海权安全[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续集)[C];2005年
4 朱玉湘;;论日本对中国的战争赔偿问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5 丁炳生;;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A];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文集[C];2006年
6 中曾根康弘;;贺郭沫若夫妇书法展[A];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C];2002年
7 林晓光;周彦;;毛泽东与新中国外交:以1950年代的对日政策为中心[A];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伟大变革(下)[C];2006年
8 刘惠恕;;日本右翼人士否认日本侵华战争罪责的手法与企图[A];英明的决策,伟大的胜利——纪念抗美援朝胜利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5周年论文集[C];2001年
9 石善涛;;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的历史考察[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许维勤;;“皇民奉公会”对台湾社会的分化[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谭晶晶;贾庆林会见韩国国会议员李相得[N];人民日报;2009年
2 郑兴 崔玲;“鸠山号”背负着沉重希望[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3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张传杰;拜访美国会议员:中美关系具体而微观的层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4 ;泰总理拟起诉占机场抗议者领导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记者 徐启生;美十万示威者要求奥巴马改革移民制度[N];光明日报;2010年
6 记者 姬新龙;韩国国务总理郑云灿宣布辞职[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7 记者单小书;日本国会议员参观李石朝小[N];抚顺日报;2010年
8 记者 姜雪松;姜明会见韩国客人[N];哈尔滨日报;2009年
9 记者 郝敏 通讯员 李世民;墨西哥索诺拉州议长一行来洛考察[N];洛阳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林奕群;汕头发展凝聚海外乡亲心血[N];汕头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闫国生;战后日本政党政治的演变及其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熊伟;关于议会外交的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4 高凡夫;追索正义与尊严的艰难诉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畅;冷战后的日本新和平主义思潮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贺平;外来压力与内部改革[D];复旦大学;2008年
7 吴伟兴;冷战后日本的对台政策及日台关系[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论日本再军备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6年
2 王伟;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政府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徐修颖;论日本国家养老金制度改革[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4 李霞;试析新世纪美日同盟关系的变化[D];新疆大学;2006年
5 邵冰;冷战后日本对台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王笑影;论中曾根康弘的“政治大国”思想[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继湘;日俄关系中的“北方四岛”问题[D];青岛大学;2007年
8 李清站;美国国会议员决策行为分析与对华投票[D];外交学院;2004年
9 李文雯;论利益集团与美国国会议员的政治沟通[D];外交学院;2006年
10 李红;冷战后日本对华ODA的调整及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13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13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