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TA——国际社会的新成员
[Abstract]:In 2013, Mexico, Indonesia, South Korea, Turkey and Australia established MIKTA. After a year of development, MIKTA has become a new organiz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Mikta is a member of the G20 in an unofficial and open form, hoping to improve the international status of its member countries through the international governance capacity of the G20, while also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in a changing world. Mikta uses the dialogue mechanism of foreign ministers to commit to the common aspirations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and security affairs. Collective strength, good platform, international identity and other advantages, as well as the support of domes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strategy. Therefore, if MIKTA can deal with the relationship with relevant international mechanisms, it can play a constructive role around the world.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
【分类号】:D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鹏;;2005,国际社会的“中国年”[J];重庆与世界;2005年12期
2 李敏伦;;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华锋;;论当今国际社会的特点及对中国国际社会战略的启示[J];桂海论丛;2006年06期
4 魏道培;;国际社会如何面对决策失误[J];检察风云;2006年23期
5 张晟泽;;试论国际社会中的道义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1年33期
6 孙丽萍;;中国与国际社会:中英学者的视角[J];史学集刊;2012年06期
7 多家喻;第十届国际社会老年医学会议[J];国外社会科学;1982年10期
8 微亮;;联合国检查组说伊拉克随时可能重建其核武器计划[J];国外核新闻;1991年12期
9 郑忆石;;评民主社会主义的“国际社会民主”[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10 和平;1996:走出“霸权政治”的国际社会[J];新视野;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翔;;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宪政法治——国际社会的动态演进与静态存在模式解析[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赵艳霞;;从上海合作组织解读“安全困境”的缓解[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蓝楠;;国际社会关于饮用水源保护的法律调控探析[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马国林;;国际社会和天下体系:比较与思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5 王逸舟;;中国外交研究的若干问题[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世界政治变迁与文明的互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6 胡伟;;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之“道”[A];公共外交季刊2012春季号(总第9期)[C];2012年
7 管松;;南海建立特别敏感海域问题研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12年卷第2期[C];2012年
8 陈亚芸;;南海“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前景——兼评国际社会解决南海争端的提案[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马建中;;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和平崛起——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A];山西省政治学会纪念建党85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崔小波;;中国签署国际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后的责任与任务[A];履行框架公约 创建无烟环境——第13届全国吸烟与健康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颖;国际社会对非洲饥荒反应“太少太迟”[N];经济参考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暨佩娟 吴成良 周之然 骆青 林雪丹 宦翔 苑基荣 张建波 丁大伟 王恬;国际社会积极评价科学发展观[N];人民日报;2012年
3 本报记者 廖政军 裴广江 郑红 管克江 暨佩娟 邹志鹏 李景卫 杨晔 骆青 林雪丹 宦翔;国际社会称赞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N];人民日报;2012年
4 ;国际社会和媒体关注中共新领导集体[N];光明日报;2012年
5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陈东;国际社会聚焦中共十八大[N];经济日报;2012年
6 田闻之;日本“右倾化”应引起国际社会警惕[N];北京日报;2012年
7 ;国际社会继续向中方表示慰问[N];人民日报;2013年
8 梁桐;国际社会看好巴基斯坦经济前景[N];经济日报;2014年
9 何亚非;国际体系的改革与完善[N];人民日报;2010年
10 廉政研究与教育学会副会长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教授 廉政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袁柏顺;国际反腐败学院在维也纳成立[N];检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秀梅;国家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尹新华;晚清中国与国际公约[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云飞;越南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2 何玲;新中国争取国际社会承认问题论析[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陶然;国际社会中的利他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孙建丰;《全面反恐公约》视野下恐怖主义的界定[D];外交学院;2014年
5 张超;和平崛起背景下政府优化国家形象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6 匡恒;移民劳工的权利保护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7 王天乐;论国家违反对国际社会整体所承担的法律义务之特殊法律后果[D];清华大学;2006年
8 阮磊;试析中(苏)俄互动与中国社会化的关系[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美琴;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建构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10 彭帆;试析中国“负责任大国”身份的建构[D];外交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25179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17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