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下的公共外交——以美国“十万强留学中国计划”为例
【作者单位】: 美国美利坚大学;
【分类号】:D82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贾付强;;公共外交研究:理论、实践及不足[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付玉辉;;2012年对外传播研究特征[J];对外传播;2013年01期
2 贾付强;;俄罗斯东正教会与苏联公共外交(1943-1953年)[J];俄罗斯研究;2013年01期
3 吴泽林;;中美冲突是否必然——美国学者的视角[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4 阚道远;;美国软实力衰落的“历史转折”——“棱镜事件”的全球影响与现实启示[J];太平洋学报;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杜佩琴;加拿大公共外交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青岛大学;2013年
2 王金辉;美国战略重心东移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夏玉清;罗致含;;试论中国对东南亚的公共外交[J];东南亚纵横;2011年04期
2 唐小松,王义桅;公共外交对国际关系理论的冲击:一种分析框架[J];欧洲研究;2003年04期
3 沈海涛;李永强;;中国对日公共外交探析[J];日本研究;2011年03期
4 廉德瑰;;日本公共外交的特点[J];日本学刊;2011年01期
5 廖宏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唐小松,王义桅;美国公共外交研究的兴起及其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反思[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4期
7 徐以骅;;全球化时代的宗教与国际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9期
8 翁明;小小银球旋转乾坤——记中美“乒乓外交”[J];外交学院学报;1997年04期
9 宋黎磊;王义桅;;中国对欧公共外交:目标、进展与挑战[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鸣筝;美国公共外交研究(1917-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程妍;中国对美公共外交评析[D];辽宁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建波;;非洲非政府组织与中非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04期
2 于军;;开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思路[J];领导科学;2010年11期
3 张毓强;张楠;;“面向2008年的公共外交与国家形象论坛”述评[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蒋昌建;;波动中的软实力与新公共外交[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1年08期
5 赵凯;;我国媒体公共外交战略应有的特色[J];新闻世界;2010年03期
6 檀有志;;年轻的学问:公共外交[J];同舟共进;2011年09期
7 胡百精;;公共外交的语境、内涵与形态[J];国际公关;2009年02期
8 谭震;;博鳌:公共外交的成功平台——与蒋晓松一席谈[J];对外传播;2010年07期
9 赵磊;王燕;;从胡锦涛访美看中国公共外交[J];党政论坛;2011年04期
10 方匡;;新公共外交之“新”[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立;顾建键;;德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独特经验及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2 王文;;浅谈加拿大的非政府组织[A];全国省区市物流社团组织座谈会资料汇编[C];2003年
3 曾小龙;王燕;;培育非政府组织: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2年年会暨“政治文明建设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钟继军;;加强非政府组织在国际法院中的地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王虎;;马来西亚非政府组织族性二元结构探析[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6 姚宏敏;;WTO与非政府组织[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7 张桂珍;桑维军;;对外宣传向公共外交的转型——从奥运会到世博[A];“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王义桅;;公共外交与中国软权力的崛起[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9 张桂珍;;公共外交与构建社会主义新形象[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万明;;论现今伊朗公共外交的运用与效果[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钧;走进公共外交的新时代[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清华大学中美研究中心副主任 赵可金;公共外交切忌一哄而上[N];东方早报;2010年
3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韩方明;重视软实力 推广公共外交[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具本景 省政协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如何做好政协的“公共外交”工作[N];友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王淼;公共外交:匹夫有责的外交新视野[N];中国改革报;2010年
6 王更喜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美国公共外交新动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赵启正;加强公共外交 让世界了解中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8 深圳商报“两会”特派记者 李南玲;面向外国公众开展公共外交[N];深圳商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马剑;应运而生 正逢其时[N];人民日报;2009年
10 本报评论员 王尔山;美国公关政治求新:重在倾听而非宣讲[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中意;国际化视野中的城市公共外交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2 徐莉;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D];武汉大学;2009年
3 袁王珏;全球化时代公共外交中的国家领导人品牌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曾琳智;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运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朱晓黎;宗教非政府组织与国家安全[D];复旦大学;2010年
6 廖宏斌;文化、利益与美国公共外交[D];外交学院;2005年
7 阿雷(Alireza Khoshrou);冷战后中美新公共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黄仁国;政治、经济与教育的三向互动[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德芳;全球化时代的公共外交[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刘东锋;非政府组织与理念全球化——卡内基伦理与国际事务委员会个案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晓飞;非政府组织对联合国事务的参与[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嵩;泰国非政府组织的政治参与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3 卓旭春;论全球化时代的非政府组织[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钟文娜;美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应急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范培华;非政府组织(NGOs)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李_g超;“全球化”与全球治理机制中非政府组织的地位和作用[D];外交学院;2005年
7 陈迁达;论民间外交的价值及其利用[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8 孙秋;英国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伙伴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张婷婷;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10 朱国华;中国公民社会体系发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403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40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