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恐怖主义迅速发展,活动频繁。自美国“9·11”事件以后,全球恐怖主义威胁加剧引起了全球的连锁反应,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也成为国际上和地区间研究的热点。中国与东盟最为当今国际关系格局中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行为体,近年来双边交往显著加强,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因而在反恐问题上双方有着共同利益,开展切实有效的反恐合作,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增加双方的政治互信、促进双边关系往更深层次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得展现中国是“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同时,中国—东盟地区由于历史、宗教、民族、政治、军事、安全、经济、科技等多重原因,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也日益在恶化。恐怖主义的发生给中国—东盟地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导致中国与东盟地区变成了地区恐怖主义的重灾区,严重影响本地区稳定与安全。 面对区域内恐怖主义造成的种种问题,如何把握恐怖主义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如何开展有效的反制行动呢?等等。这些问题涉及当代中国—东盟发展进程中的面临的主要威胁来源,各自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等重要方面。鉴于此,在恐怖主义日趋甚嚣尘上的今天,依据“10+1”(东盟+中国)的整体利益,研判恐怖主义发生、发展的内在实质性诉求,揭示其本质,不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理论任务,且是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本文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的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来源,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写作本文的意义与目的。 第二部分主要对恐怖主义的基本概念,行为特征、类型,以及中国—东盟地区恐怖主义历史演变进行了分析。通过研判西方对恐怖主义界定和中国对恐怖主义界定,探究恐怖主义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认为恐怖主义是指某些个人、团体或者国家为了达到某种特定的政治意图,运用或主张运用无规则的暴力或技术手段,对其选定的平民或公用设施进行威胁或袭击的一种社会思想或受此思想支配的行为。 第三部分介绍了推动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治理的因素。首先,“9·11”事件之后,恐怖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急速蔓延,而中国—东盟地区由于地缘政治、宗教、民族等原因的影响,受到恐怖主义威胁十分严峻形势,成为恐怖主义的重灾区,反映恐怖活动正向本地区蔓延。目前严峻的局面背后,有着“纠结”的原因,中国—东盟地区的恐怖主义产生大致受到历史、宗教、民族、政治、军事、安全、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共同的利益会导致两方开展协作,应为国家利益才是国家政策制定及实施的根本动力。中国—东盟地区已经成为国际反恐的—个新焦点,凸显了加速构建本地区合作反恐机制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中国与东盟反恐合作在近几年进行得比较顺利,各个领域的反恐合作都有不错的成果。双方现有建构的合作形式具体包含有:中国和东盟国家发挥主导作用的反恐合作机制,例如东盟与中国(10+1)反恐合作机制、东盟地区论坛;中国与东盟积极参与作用的区域外多边合作组织,即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但是,因为开展合作的时日不多,经验有限,中国与东盟间的反恐合作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专业合作制度性建构不完善明显,反恐立法、恐怖资金、反恐情报、合作机制等诸多领域问题并存待解。 第五部分探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面对共同的威胁,针对当下反恐合作之中的不足和缺失,为解决存在的困境,有必要开展区域合作,寻求共同区域治理。具体说来,完善本地区各国国内反恐领域的法律建设,要建立完善中国—东盟地区反恐法律体系。分析中国与东盟的恐怖主义资金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斩断中国—东盟地区恐怖主义组织资金流通。健全中国—东盟情报沟通机制,实现有效的反恐预防工作。扩大中国—东盟区域合作范围,健全合作机制。只要诸方通力协作,把各项协议落实到实处,就能在反制恐怖主义的区域治理中实现中国与东盟的双赢:既维护区内各国国家安全,又能增进中国—东盟间的互信和团结,促进东亚的繁荣发展。 一个稳定的没有恐怖主义侵袭的东盟对中国的发展是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反之亦然,一个繁荣的未见恐怖主义滋扰的中国也是东盟快速发展所需要的有力依托。质言之,中国与东盟在反对恐怖主义问题上存在着共同利益,双方应继续通过有效而富有建设性的区域合作治理相互依存,协同应对恐怖主义,扩大“利益重叠区”,缩小“矛盾交汇处”,实现中国—东盟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在国际上实现21世纪的和谐共赢。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锋,张洁;美国与东南亚反恐合作的影响[J];当代亚太;2003年03期
2 韦红;中国崛起与东盟对外战略调整[J];当代亚太;2004年11期
3 刘相骏;冷战后东盟安全机制的初步分析[J];当代亚太;2004年12期
4 贺圣达;;当代东南亚伊斯兰教与政治发展[J];当代亚太;2006年10期
5 于宏源;;美国在东南亚的反恐地缘政治[J];当代亚太;2007年07期
6 孔建勋;金融危机爆发后东盟与中国关系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1999年02期
7 刘琳;东南亚恐怖组织概况[J];东南亚纵横;2003年02期
8 张锡镇;2002年东南亚反恐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03年04期
9 何妍;石松;;安全合作中的东盟和上海合作组织的比较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6年08期
10 彭芸;;合作反恐对东盟国家的整合作用[J];东南亚纵横;200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原静;恐怖主义概念辨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2 马福威;论“反恐”中的国际合作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韩立英;当代恐怖主义产生的原因论析[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宋立娟;当代恐怖主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5 许海滨;当代西方恐怖主义事件新闻传播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6 丁强;国际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现状分析及其概念界定[D];苏州大学;2003年
7 张琦;全球化时代非传统安全的国际合作[D];暨南大学;2005年
8 樊核力;冷战后中国与东盟关系的现状与前景[D];延边大学;2006年
9 何奥龙;东盟合作及其对华关系中的国家利益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6年
10 饶建宏;中国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与战略对策[D];吉林大学;2007年
,
本文编号:
2542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4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