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东亚地区多极化时代背景下东盟的未来选择

发布时间:2019-10-10 12:01
【摘要】:正东亚已经提前进入多极化时代。作为东亚多极力量中的一极,东盟可以促进各种力量的平衡,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可以促进各成员国的团结以应对更加复杂的局面。今后,东盟能否在地区与全球事务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东盟内部的团结;二是大国关系的稳定与良性发展;三是该地区各国经济继续维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各国政治保持稳定。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安全格局对我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影响研究》(16ZDA091)部分成果
【分类号】:D814.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贤斌;制约东盟发展的内部因素[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11期

2 翟坤,余翔;从东盟年会看东盟合作机制的发展[J];现代国际关系;2000年09期

3 王小民;东盟不干预原则的演变:从不干涉内政到加强相互影响[J];东南亚;2000年02期

4 王子昌;国外东盟研究:方法与观点[J];东南亚研究;2003年01期

5 韦红,邢来顺;从居高临下施教到平等对话伙伴——冷战后欧盟对东盟政策评析[J];欧洲研究;2004年02期

6 高伟浓,罗亚泓;从建构主义角度看“东盟方式”的结构性缺失[J];东南亚纵横;2004年06期

7 许梅;东盟-日本关系发展演变中东盟的认知转变[J];东南亚研究;2005年02期

8 王馨;茅锋;;地区联盟牵动大国格局——评2006年东盟外长年会[J];东南亚纵横;2006年09期

9 王士录;;东盟合作机制与原则改革的争论及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10 马[F;;东盟成立四十周年回顾[J];当代亚太;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雪;;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建设与中美因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勤;;东盟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及东盟主要成员国间的双边关系[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3 高伟浓;;东盟国家对华友好协会与历届东盟中国友好大会探析[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方明;;东盟国家安全防卫政策特点与走向[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贺圣达;;东盟对华关系和政策:现状与未来[A];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50周年庆暨“当代东南亚政治与外交”学术研讨会大会手册[C];2006年

6 李文;陈雅慧;;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全面改善及其原因[A];东南亚地区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传军;东盟全力加强反恐合作[N];光明日报;2006年

2 王传军;美国东盟围绕“纪念峰会”的争执[N];光明日报;2007年

3 记者 唐群峰 邋通讯员 杜鹃 林智;李金早会见东盟青年公务员代表团[N];广西日报;2007年

4 蔡鹏鸿;美国缺席东盟会议并非缺席影响力[N];解放日报;2007年

5 孙广勇;“东盟40年与东盟国家发展”学术研讨会召开[N];人民日报;2007年

6 本报专稿 虞非凡;东盟在求同存异中迈向政治实体[N];世界报;2007年

7 张春邋马[F 宋t$;中国与东盟:四十年后看未来[N];文汇报;2007年

8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翟];中国—东盟:共创和平与繁荣的未来[N];中国民族报;2007年

9 芯禾;记录中国-东盟友好合作进程的新画卷[N];广西日报;2008年

10 张永兴邋郑晓奕;东盟国家重申建立东盟共同体[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周玉渊;东盟决策模式及其相关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潘维光;越南在东盟政治—安全合作中的参与研究:国家利益和国家身份的双重视角[D];复旦大学;2014年

3 甘振军;澳大利亚对东盟国家关系研究(1967-2007)[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奕平;依赖与抗争[D];暨南大学;2006年

5 徐善宝;建构共同利益:中国—东盟关系研究的新视角[D];暨南大学;2007年

6 赵乾坤;大国权力与地区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7 韦红;东盟地区主义的发展与中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曾晓祥;冲突管理与东盟地区规范的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峰;“东盟方式”在亚太地区的扩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曹广伟;论冷战后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江鱼;东盟对华态度:形成、转变及启示[D];外交学院;2006年

4 刘静;冷战后东盟对欧盟战略[D];暨南大学;2007年

5 杨秀琼;东盟共同体:从意识到建构[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6 周岩;冷战后越南与东盟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7 程继康;双重维度下的东盟均势外交战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游国泰庭;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与双边政治关系的关联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9 秦跃文;中国参与周边区域警务合作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10 刘佳茵;东盟“大国平衡”战略探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5471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471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6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