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利益格局调整与国际秩序转型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5CGJ031)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81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谢世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与投票权改革[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2期
2 江忆恩;;中国对国际秩序的态度[J];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02期
3 阎学通;;权力中心转移与国际体系转变[J];当代亚太;2012年06期
4 蒲晓宇;;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再思考:一种政治社会学的视角[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1期
5 秦亚青;;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刘丰;;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的角色定位[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翠;;从互动理论的视角浅析中国与国际秩序的关系[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金灿荣;刘世强;;延续与变革中的国际体系探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3 熊光清;;全球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国际体系变革的影响[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年04期
4 姜宅九;;中国参与六方会谈:斡旋角色与前景[J];当代亚太;2007年02期
5 李志斐;;东亚安全:合作模式与结构[J];当代亚太;2010年06期
6 鲁传颖;;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目标和路径——以中国参与IMF改革为例[J];东南亚纵横;2011年08期
7 关孔文;;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一种现实主义的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2年15期
8 周建仁;;同盟解体的研究:回顾与评析[J];国际论坛;2012年04期
9 杨原;孙学峰;;崛起国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J];国际政治科学;2010年03期
10 吴白乙;;公共外交——中国外交变革的重要一环[J];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原;;大国崛起进程中的合法化策略与制衡规避[A];国际关系研究:新领域与新理论——2010年博士论坛[C];2010年
2 陈拯;;内发的变革:中国与国际人权规范[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3 李侃;;隐晦的冲突及其未来——浅析中国对外战略中“理想世界”的存在与可能[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余博闻;;新兴大国与全球经济治理领导集团改革:变量和趋势[A];国际关系研究:新发展与新问题——2012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12年
5 王龙林;;新殖民主义?中国介入如何影响非洲国家民主进程[A];第八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怡;东亚地区规范对比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2 季玲;情感、身份确认与社会身份的再生产[D];外交学院;2011年
3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明庭权;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台湾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杨晓萍;中国外交中的观念因素[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6 王道云;八国集团国际协调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田建明;中国软实力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林永亮;东亚主权观念:生成方式与秩序意涵[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杨耕;冷战后国际体系单极主导型权力模式探析[D];吉林大学;2012年
10 马轶伦;制度主义视角下的东亚国际体系转型[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战略文化[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许妍;中美两国媒体对胡锦涛访美报道分析(以2006年和2011年为例)[D];复旦大学;2011年
3 林逢春;解读中国的国际诺言—“负责任大国”的内涵[D];暨南大学;2006年
4 李志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D];外交学院;2007年
5 任航v,
本文编号:25483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48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