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外交风格迥异的深层解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靳会新;;俄罗斯民族性格形成中的宗教信仰因素[J];俄罗斯学刊;2014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屠茂芹;俄罗斯民族信仰的特点与托尔斯泰的宗教观[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2 白晓红;俄国与西方:俄罗斯观念的历史考察[J];东欧中亚研究;1999年04期
3 张兴宇;;跨越时空的对话——孔子“仁”的思想与列夫·托尔斯泰“爱”的学说比较[J];俄罗斯学刊;2012年03期
4 黎海波,宋瑞芝;论东正教与俄罗斯村社文化的亲和性[J];西伯利亚研究;2005年04期
5 关春柱;;生态学视野下的民族性格演化[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文;论外交哲学[J];新视野;2002年06期
2 蔡文中;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国外交理论的新贡献[J];国际政治研究;2003年01期
3 裴远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中国新时期外交理论和实践[J];国际问题研究;2004年04期
4 许艳霞;论周恩来外交理论和实践的历史贡献[J];党史文苑;2005年08期
5 钱春泰;;美国与强制外交理论[J];美国研究;2006年03期
6 李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7 钱春泰;;论冷战后美国的强制外交[J];国际观察;2007年03期
8 贺祝群;;中国外交新理念——两个大局、和平、共赢、和谐[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6期
9 王逸舟;;中国30年外交改革新画卷[J];决策与信息;2008年12期
10 秦亚青;;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孙杰;;浅析中国特色外交理论[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熊炜;王婕;;城市外交:理论争辩与实践特点[A];公共外交季刊2013春季号(总第13期)[C];2013年
3 李其庆;;中法外交风波与中国新时期外交[A];新中国60年研究文集(1)[C];2009年
4 ;奏响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时代乐章——党领导外交事业的成就与经验[A];新中国60年党的执政成就与经验[C];2009年
5 孙德刚;;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路径选择:论新时期中国在中东的斡旋外交[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 崔艳红;和谐世界:当代中国外交理论的重大创新[N];南方日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丁刚;世博大舞台 外交新天地[N];人民日报;2010年
3 北师大中国民间外交研究中心主任 张胜军;中国不要另类外交[N];东方早报;2011年
4 外交学院党委书记 秦亚青;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体系[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外交部党委副书记 部长 杨洁篪;学以致用 知行并进[N];人民日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筱玟;外交工作成就辉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钟声;战略性、全局性、创新性的外交开局[N];人民日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肖连兵;中国外交迎难而上 开拓创新 大有作为[N];光明日报;2010年
9 赵可金;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N];学习时报;2012年
10 本章撰文 赖娜;外交主打经济牌自主演绎大国策[N];东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丽娟;商务外交的政治经济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2 周叶菁;美国对华金融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赵可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制度变迁的理论阐释[D];复旦大学;2005年
4 孙晓玲;犹太利益集团与美国中东外交政策(1967-1984)[D];复旦大学;2005年
5 肖文黎;中美联络外交及美驻华联络处主任布鲁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5年
6 王玉全;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外交政策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宫世霞;当代俄罗斯外交学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8 余育国;人民政协对外交往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霞;预防性外交分析:问题与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李萌;全球化时代的科技外交:理论与实践[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3 刘丹妮;论英国对欧盟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的态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奇才;毛泽东外交哲学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5 伏霄汉;预防性外交:历史和理论[D];外交学院;2004年
6 杨芳;冷战后中国预防性外交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雷鸣;英国对欧均势外交传统的文化基础[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陈思;论中国对发展中国家驻华使馆租赁馆舍及外交公寓管理政策的演变[D];外交学院;2012年
9 田艺琼;新中国对沙特、以色列人文外交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向淑雯;论周恩来的外交风格[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56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56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