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中美日三边关系的可能走向及中国的战略选择

发布时间:2019-11-06 23:17
【摘要】:正由于钓鱼岛争端而趋向紧张的中日关系,因为安倍参拜靖国神社而更增波澜。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引起日本出现某种战略焦虑和躁动,而民意的支持,更依仗对国会参、众两院的控制,使得安倍在内外政策方面急于取得进展,因而高调提出日本到了"建设新国家不得不迈出一大步的时刻"。出于维护亚太地区战略平衡的需要,美国需要一个比以往"更强有力的日本",而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必然使日本受到鼓舞和挑动。事实是,日本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中旭;;参拜坚冰遭遇气候变化[J];中国新闻周刊;2005年45期

2 吴献斌;变化中的中日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08期

3 张石;;福田内阁与中日关系[J];世界知识;2007年20期

4 鲁义;当前中日关系中的几个问题[J];现代日本经济;1995年Z1期

5 冯昭奎;;中日关系不进则退[J];招商周刊;2005年01期

6 孟凡彬;;谁来收拾小泉的“烂摊子”[J];环球人物;2006年14期

7 王自立;“政冷经热”:目前中日关系的现状[J];老年人;2005年02期

8 里光年;;处于困境中的中日关系[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年08期

9 高海宽;亚太地区局势与中日关系发展趋向[J];和平与发展;1997年04期

10 闫晓荣;中日关系中存在的隐忧[J];前沿;200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新天;;亚太地区的发展前景及中国的作用[A];近代中国(第五辑)[C];1995年

2 金新阳;;亚太地区各国风荷载规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A];第十一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何承伟在“2002年亚太地区期刊会议”上答记者问[A];中国期刊协会成立十周年论文集[C];2002年

4 张艳茹;;2010年7—9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0年第4期(总第101期)[C];2010年

5 张艳茹;;2010年10—12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1期(总第102期)[C];2011年

6 张艳茹;;2011年1—3月份中日关系大事记[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2期(总第103期)[C];2011年

7 ;第三届亚太颗粒会(APT 2007)将近期在京召开[A];第八届全国颗粒制备与处理学术和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2003年亚太地区环境电磁学学术研讨会会议小结[A];中国通信学会学术会议总结汇编(一)[C];2003年

9 乔恩柱;;介绍覆盖亚太地区的SAT-GE卫星公司[A];2007中国卫星应用大会会议文集[C];2007年

10 ;2002年汉城“亚太地区期刊研讨会”正积极筹办中[A];“中国期刊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日关系症结:参拜靖国神社[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2 徐翼;中日关系的坚冰来自日本政府[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3 五十川伦义;中日关系:到开展全民外交的时候了[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记者 廖雷 田帆 荣娇娇;温家宝敦促日方立即无条件放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周庆安 清华大学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安倍时代中日关系的走向[N];广州日报;2006年

6 本报专稿 石江月;看日本如何收场[N];世界报;2010年

7 金熙德;中日2006:能否峰回路转[N];北京日报;2006年

8 吴广义 王智新;参拜靖国神社是对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破坏[N];光明日报;2004年

9 记者 吴谷丰;自民党通过“运动方针”让中日关系“雪上加霜”[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文雪梅;“拜鬼”行为阻碍中日外长对话[N];中华工商时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德贤;冷战后亚太地区中日关系与美国因素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林晓光;日本政府开发援助与中日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李飞;冷战后美日同盟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4 庄悦群;可持续发展位与当代国际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5 任娜;能源安全与当代大国关系[D];山东大学;2007年

6 余建军;冷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行为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刘利华;日本民族心理视角下的对华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8 田林珠;新时期中日关系的走向及中国对日外交战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高凡夫;追索正义与尊严的艰难诉求[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姜运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远;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分析[D];北京大学;2005年

2 赵亮;21世纪中日关系的走向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3 李俏;论小泉内阁的对华政策及后果[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刘冬琰;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及其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张勇;试论互联网对中日关系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5年

6 邓秀杰;靖国神社参拜和中日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7 郑敏;试论冷战后中日关系演进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宏;日本的“中国威胁论”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杜伟;中日能源关系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郑秋;论冷战后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出路[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6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56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c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