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基辛格的对华外交思想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9-11-10 21:25
【摘要】: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在经历了20多年的相互敌视后,由对峙走向了缓和,开始建立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的双边关系。时至今日,两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日益加深。 论文以亨利·基辛格的对华思想为切入点,从中国与美国各自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与美国建交的必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在1972年建立外交关系,是那些令人震惊的巨变之一。虽然事实已经发生,但是仍然令人难以置信。的确,由于冷战和在朝鲜的对抗,中美两国断绝了交往,但是两国仍有充分的理由保持联系。东北太平洋地区及亚洲的稳定,攸关这两个国家的利益。这两个国家都对苏联怀有戒心,甚至对苏联充满恐惧。中国的政党、军队和政府内部的一些精英,显然希望结束中美之间长期的对抗,最终建交时在中国受到欢迎。在美国,对“红色”中国的旧有愤怒也不复存在,,美国的许多盟友也不再支持美国,它们不仅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而且不再支持台湾试图在联合国继续充当中国人民的合法代表。 通过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解读,以历史的眼光对中美建交关系史进行重新审视,对中国与美国建交的进程中两个国家产生的影响进行回顾,力图认识和把握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及其中的一些规律性现象,总结期间的成败得失,对保持和发展中国与美国的关系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871.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得刚;;国际关系三大主流学派的权力观及其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2 周军华;杨红伟;;论美国国会预算权的运作过程及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3 王存奎;略论中国近代外交思想中的均势观[J];安徽史学;2003年04期

4 孔刚;大众传媒在美国外交中的角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5 刘艳房;;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战略的调整[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6 姜丽丽 ,周士新;浅析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矛盾根源[J];阿拉伯世界;2004年06期

7 叶青;;中东地区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J];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05期

8 贾韶罡;;“比萨拉比亚问题”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9 常笑;;从《君主论》看现实主义[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桑雷;;全球化视角下霸权思想的理性思维[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楠;吕屏;;由美国视听工业“自律”演进的历程看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的经济意义[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2 孟庆宝;;评析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文化因素[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3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李杰豪;;国际和谐与国际法的“系统平衡论”——权力、利益与道德的范畴[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朱萌博;马睿;;老子思想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中的影响力[A];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向丽华;;对问题导向研究倾向的评估——以对外援助研究为例[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7 张雪鹏;;利益、权力、机制和认同:国际反恐合作的多维分析[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8 王新龙;;国际安全合作:一种安全哲学视角的解读[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赵广成;;国际体系的中产阶级化与没有收益的非对称冲突[A];国际关系研究:探索与创新——2009年博士论坛[C];2009年

10 周厚虎;;人、国家与理论——探寻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视角[A];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建设:借鉴与创新——2011年博士论坛[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李秀红;乔治·华盛顿与美国总统制的初步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7 梁红光;联邦制理念与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双阁;政治文明视阈下舆论监督法治建设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春阳;司法能动抑或司法克制——“洛克纳案”之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彭琪;冷战后国际格局变迁与蒙古外交政策选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王纯;简析冷战时期苏联对阿拉伯国家文化战略中文化认同的缺失[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立;影响以色列和土耳其关系的因素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皓;论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家形象的优化[D];湘潭大学;2010年

8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9 易方立;跨境民族问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10 甘湘武;中国与尼日利亚双边投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9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59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0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