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权战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海英;;日本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海洋战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王绍媛;吕春生;;日本能源海上通道中的美国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3 孟杰;张弓胤;;日本海上自卫队反导作战能力分析[J];飞航导弹;2013年02期
4 李秀石;;解析日本“动态遏制”战略[J];国际观察;2012年02期
5 胡高辰;;从日本防卫大纲转变看日本的大国战略[J];东北亚学刊;2012年02期
6 汤晓迪;李旭东;孔大伟;;日本海上自卫队反潜力量现状及其发展[J];舰船电子工程;2010年07期
7 关希;;排他性的“海权论”可以休矣——析日本流行的“海洋国家战略”[J];日本学刊;2006年04期
8 倪乐雄;;从陆权到海权的历史必然——兼与叶自成教授商榷[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11期
9 李强华;;历史与现实:中日海权战略之比较[J];太平洋学报;2012年05期
10 何奇松;;印度蓝水海军建设及其对印、中、美海上关系的影响[J];学术界;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斌;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国际政治战略的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韩文琦;;论晚清军事变革的内在制约因素——以近代日本军事变革为参照的考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秦程节;;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初期之国际承认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陶富源;;中国和平发展与新军事变革[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金卫星;;二二六事件、西安事变和七七事变[J];安徽史学;2006年05期
6 隋淑英;;片山内阁与日美安全保障体制原型的构筑[J];安徽史学;2010年01期
7 黄文治;;美国在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中态度的历史考察[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严军;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调整的内外动因[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9 赵葆珉;;从伊拉克到阿富汗:美国反恐战略评估[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1年02期
10 李荦;;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海军的发展变化[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明星;;英日同盟与日韩合并[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易惠莉;;日本汉学家冈千仞与王韬——兼论1860~1870年代中日知识界的交流[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3 肖兴利;;国家安全观与国际法:发展、挑战与回应[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廖大伟;;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根源和特殊背景[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5 赵阶琦;;日本对外侵略扩张野心的形成与膨胀[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6 臧运祜;;七七事变以前的日本对华政策及其演变[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上卷)[C];2005年
7 徐勇;;钓鱼岛:东亚历史与地缘战略关系再探讨[A];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学术研讨会文集(下卷)[C];2005年
8 臧运祜;;“华北事变”期间的日本对华政策[A];纪念七七事变爆发7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春庆;;构建亚太地区海上通道安全合作的法律框架[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8年卷第2期[C];2008年
10 李强华;张继平;;历史与现实:中日海权战略之比较[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少东;日美冲绳问题起源研究(1942-1952)[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家成;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底线、挑战与应策,1989-2009[D];吉林大学;2011年
3 程铭;近代以来日本的地缘政治思想与地缘战略选择[D];吉林大学;2011年
4 崔海波;“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中国与国联的交涉[D];吉林大学;2011年
5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晓军;冷战后俄罗斯军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孙叶青;二战以来日本安全观的形成和演变[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魏雪梅;冷战后中美对非洲援助比较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10 贾春阳;论“疆独”问题与美国的政策[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笑;中日邦交正常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沈芹;日本《海洋基本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建议[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彭震;“中国威胁论”——影响与对策[D];湘潭大学;2010年
6 陆海英;论中国海军护航索马里——国家利益视角[D];湘潭大学;2010年
7 朱颖;日本在亚洲实践多边主义的原因及困境探析[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业源;地缘政治视角下东北亚合作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谭z佯,
本文编号:25616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61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