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公共产品供求矛盾与东亚安全困境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士威;;论基于区域公共产品分类的供给模式选择[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庆娜;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的动因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东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构的地缘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李汉中;;论国家利益与国际危机管理[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孔伟;;“博弈论”在大学英语课堂参与机制的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岳晓勇;;对建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理论的一点思考(上)[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汪树民;;从冲突理论看伊朗核危机的原因与走向[J];河池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6 赵胜军;;浅谈均势理论的学理局限性[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7 隋书卿;;试论国际机制及中国对国际机制的参与[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郭良品;;华夷体系与集体安全体系的比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郭秋梅;卢勇;;孔子学院的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10 李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舒盛芳;大国竞技体育崛起及其战略价值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廉晓敏;俄罗斯国家形象的构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熊文;新地缘政治经济框架的建模与模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徐维余;外资并购安全审查法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王娟娟;合作与纷争:艾森豪威尔时期美英核关系考察[D];南开大学;2010年
6 陈小鼎;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评估及其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秀阁;援越抗美与中越关系的演变[D];南开大学;2010年
8 罗向阳;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曹迪;国家文化利益视角下的中国语言教育政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燕军;二战后中东地区的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凤礼;布什“世界新秩序”的历史剖析[J];世界历史;1994年05期
2 梁萧;浅析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调整[J];和平与发展;1994年04期
3 尚鸿;从科索沃战争看美“新干涉主义”的主要特征[J];和平与发展;1999年04期
4 萨本望,李春宏;布什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评析[J];和平与发展;2002年04期
5 陶文钊;;美国中东政策的困境[J];和平与发展;2007年04期
6 王玉华;;美国构建后冷战东亚安全模式[J];和平与发展;2009年03期
7 覃辉银;;冷战后美国的全球战略述评[J];湖湘论坛;2007年01期
8 江峡;;论美国总统对外战争的权力扩张[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马俊平;论美国总统与国会外交决策权之争的根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10 王少普;东亚多边合作条件的历史及现状考察[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宗义;解析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决策[D];外交学院;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曙敏,庞东梅;试析冷战后美朝的安全困境[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耿进昂,康长春;世纪之初中日安全困境分析[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钟金燕;;对东亚安全困境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3期
4 杜彬伟;;东北亚安全困境及其建构主义解析[J];社会主义研究;2009年02期
5 鲍俊林;尚来彬;;对中日安全困境形成原因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王秋彬;;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及其成因解读[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7 李战军;;中国和平发展中的安全困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8 马静;;“安全困境”及相关思考[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9 张杰;;安全困境问题的进一步探究[J];社科纵横;2011年08期
10 范明英;;历史与现实:中国崛起的阶段性“安全困境”分析[J];长白学刊;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耿进昂;21世纪初中日安全困境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2 鲍俊林;建构主义解析中日安全困境及其意义[D];延边大学;2005年
3 孙会文;中日安全困境的理论分析[D];辽宁大学;2011年
4 吴其;东北亚安全困境析论[D];吉林大学;2006年
5 吴兴然;从上海合作组织的地区安全合作谈安全困境的缓解[D];山东大学;2010年
6 庞东梅;冷战后东北亚地区安全困境及其缓和之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孟东伟;从朝鲜核试爆看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D];暨南大学;2011年
8 江文彬;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及其缓解之策[D];暨南大学;2011年
9 楚翔宇;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D];湘潭大学;2008年
10 党雅贤;冷战后中日关系中的安全困境研究党雅贤[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5701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70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