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韩国的中等强国外交:动因、目标与策略

发布时间:2020-01-27 02:47
【摘要】:近年来,韩国积极开展中等强国外交,其动因来自三个方面:在全球层次上,全球治理变革为韩国提供了扩大国际权力份额的机遇;在地区层次上,东亚区域经济整合与安全困境并存,为韩国发挥中等强国角色创造了新空间;在国家层次上,政治精英对国家战略定位的持续追求是内在动因。韩国的战略目标是在保障国家安全的基础上,协助大国维持全球治理体系和东亚秩序稳定,收获和平红利。为实现其战略目标,韩国的基本策略是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同时在大国间实行追随与平衡的两手策略,确保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亮;;解析卢武铉主义[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2 王生;;韩国外交的美国情结与现实抉择——接近美国并不会疏远中国[J];东北亚论坛;2008年04期

3 张明亮;;韩国的东盟战略——以其“新亚洲构想”为视角[J];东北亚论坛;2010年02期

4 韩献栋;;韩国的外交困境:一个概括性框架的解读[J];东北亚论坛;2012年03期

5 朴仁辉;;国际开发援助与韩国的外交战略:以国家利益为中心[J];当代韩国;2009年03期

6 G.冈萨雷斯 ,汤小■;何谓“中等强国”?[J];国外社会科学;1986年06期

7 詹德斌;;韩民族“恨”的心理特征与韩国外交[J];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3期

8 刘雨辰;;冷战后全球治理制度变迁:逻辑与趋势[J];国外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9 崔源起;;20国集团与韩国的外交[J];当代韩国;2009年01期

10 韩升洲;董向荣;;东北亚的权力转移与政策困境[J];当代韩国;201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英胜;;“十年规则”下的英国军备建设[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郭树清;;Different Approaches in Address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Economic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3 卫艳伟;;从《凡尔赛和约》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J];沧桑;2010年06期

4 李宝元;蒯鹏州;李晓婷;;人本绿色发展论——人类文明与大国崛起的绿色化指向、经验及任务[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8期

5 胡锦涛;王国顺;;苏联与东欧剧变的原因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赵峥;;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多维价值[J];城市观察;2012年03期

7 黄勇;赵万民;;三峡库区人居环境建设的社会学认识[J];城市规划;2007年10期

8 宣克祥;宣惠民;;欧美大国兴衰对中国崛起的启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年15期

9 宋保军;;“不虔诚的同盟”:16世纪法土同盟的建立及其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10 杨鲁慧;;东北亚地缘政治变迁与中国崛起的安全环境[J];东北亚论坛;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2 胡道明;;论中国国家形象及其构建——兼析“和谐世界”外交理念[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3 董振瑞;;“看得远些广些,有利于我们之间的合作”——邓小平与1977-1989年的中日关系[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2年(上)[C];2013年

4 邱显平;;全球化视角中社会主义苏联的演变[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11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2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3 祖彦;21世纪初中国东北亚国家安全利益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5 李江舟;基于和谐理念的中国软实力建构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6 胡允银;区域知识产权形象形成机理与测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游博;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瑞杰;美国国会与中美知识产权问题研究(1989-2005)[D];复旦大学;2007年

9 丁力;美国西进运动的制度变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张启强;公共选择与立宪民主[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希;中国对东南亚地区软实力外交探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青;论中国软性国际政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D];湘潭大学;2010年

3 李志军;探析2009年诺贝尔和平奖[D];暨南大学;2011年

4 邢西敬;国际政治格局新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董崇悦;战后美国知识产权对外保护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朱佳志;东亚共同体的构建及中国的战略应对[D];吉林大学;2011年

7 潘茂娟;论弥赛亚与苏(俄)的兴衰[D];淮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单书波;公共外交视角下的中国世博外交[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金敬珍;金大中政府的对朝鲜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郑慧;评析韩国政府的“阳光政策”[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志江;姜秀敏;;卢武铉的和平繁荣政策及其对中韩关系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6年01期

2 王生;;韩国疏美亲中现象剖析[J];东北亚论坛;2006年02期

3 王宜胜;;中韩安全关系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东北亚论坛;2007年04期

4 马建英;韩玉贵;;论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J];东北亚论坛;2009年01期

5 汪伟民;;进退失据:检视李明博的内外政策[J];东北亚论坛;2009年02期

6 郑成宏;陈宝媛;;韩国出兵越南对其国家发展的影响[J];东北亚论坛;2009年03期

7 刘舸;;韩国能源安全的脆弱性及其战略选择[J];东北亚论坛;2009年05期

8 韩献栋;;利益差异、战略分歧和美韩同盟关系的再调整[J];东北亚论坛;2010年01期

9 韩献栋;;韩国的外交困境:一个概括性框架的解读[J];东北亚论坛;2012年03期

10 董向荣;;不对称同盟与韩国的反美主义[J];当代亚太;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25734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734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