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冷战后的中新关系

发布时间:2020-02-05 06:41
【摘要】: 中国和新加坡同是以华人为主体的国家,同文同宗。中新关系源远流长,有着数千年友好交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两汉时期,一直到民国以后,两国仍保持密切的关系。尤其是两国贸易一直呈上升趋势,在相当长时间里,居中国与东南亚贸易之首。 冷战时期,由于受世界格局的影响和中新两国各自所处不同条件的制约,两国并未建立外交关系。在此期间,两国政府从各自政治经济关系的对比差异出发,充分认识到发展中新关系对彼此的积极意义和影响,对双边关系进行了务实性调整以适应不断变迁的国际环境。 20世纪90年代,冷战即将结束,新加坡政府根据国际、地区与国内变化了的形势,积极发展对华关系,两国于1990年10月3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新关系全面而迅速地向前发展:新加坡对华投资大幅增加,双边贸易扩大,高层领导人保持频繁接触,科技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加扩大,安全领域的合作稳步发展。通过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中新关系逐步由睦邻友好转向全面合作,两国关系迈上了新台阶,进一步证实了发展中新关系是两国人民共同的愿望,也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于新加坡,两国对国际和地区事务的看法也存在差异。然而,建交19年来,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新传统友好关系不但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成为国际上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共处时学习的榜样。冷战的结束并没有根除一些国家的冷战思维,地区冲突、民族战争、部落纠纷频繁发生。因此,研究这一课题对中国发展,东南亚稳定,世界和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822.33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裘元伦;;大西洋会变得更宽吗?——冷战后的欧美关系[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4年11期

2 王晓德;试论冷战后美国对外“输出民主”战略[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5年12期

3 任剑梅;冷战后的美国经济安全[J];国际资料信息;1995年03期

4 郝时远;冷战后世界民族主义浪潮的五大发展趋向[J];国际经济评论;1996年Z6期

5 张如海;试析冷战后中国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地位[J];和平与发展;1996年03期

6 徐孝明;浅析冷战后世界的主要矛盾[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97年06期

7 阎学通;国际环境及外交思考[J];现代国际关系;1999年08期

8 张小莉;冷战后的世界民族和宗教问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0年09期

9 邱丹阳;冷战后影响国际关系的新因子——恐怖主义[J];东南亚研究;2000年03期

10 黄刚;冷战后美日同盟:建构主义的解释[J];国际观察;200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鲁塞尔·亚瑟·史密斯;;花园城市——新加坡[A];中国公园协会1999年论文集[C];1999年

2 蒲勇健;;案例2 新加坡: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案例集)[C];2011年

3 赵自勇;;新加坡将会成为一个自由民主国家吗?[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传统与现代的国家建构与政治文化”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8年

4 周余云;;冷战后欧洲主要社会党对社会主义的看法[A];小康社会:创新与发展——2002·学术前沿论坛文集[C];2002年

5 陆俊元;;冷战后中国在亚太的地缘安全利益[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6 潘忠歧;;冷战后亚太地区秩序的变革[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7 于迎丽;;从遏制走向合作:冷战后的中美不扩散关系[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7年

8 周均;;从“三横”到“一条”: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目标[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下)[C];2007年

9 李景治;阚道远;;冷战后西欧政党格局的演变与启示[A];政党关系与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余建军;;冷战后的美国和亚太多边安全——从老布什政府到小布什政府[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宜宇;“冷战后近邻国家对华政策研究”结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记者 尚绪谦 鲍杰;“盟主”美国发号施令要把北约带往何方?[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3 梁强;永远难以结束的战争[N];上海证券报;2008年

4 李乔;兵虽撤,“谋”未变[N];人民日报;2010年

5 邸永君(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冷战后民族、种族间的冲突及根源[N];中国民族报;2001年

6 周戎;美国陷入冷战后最深的战争泥潭[N];光明日报;2007年

7 林利民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现代国际关系》主编;“9·11”十年回眸:世界有哪些新变化[N];中国国防报;2011年

8 马驰 上海社会科学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文明”没有冲突 “文化”应该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9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王缉思;美国是否将以中国为敌[N];东方早报;2011年

10 华木兰 尹元;夫妻冷战后的“五个一”[N];河南科技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锦文;中医学在新加坡的历史现状研究及其前景展望[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王聪;冷战后美国输出民主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柯旭;美国中亚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赵跃钦;论冷战后美国东亚战略的演变及其动因[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6 周明;冷战后印度中亚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7 封帅;冷战后英国的俄罗斯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朱立群;冷战后欧洲安全结构研究[D];外交学院;2001年

9 林婕;冷战后北约东扩与美欧关系[D];武汉大学;2005年

10 刘利民;影响冷战后北约继续存续的决定性因素[D];清华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林静;冷战后的中新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2 吕亚军;冷战后菲律宾的安全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相艳;冷战后美国中东政策评析[D];西北大学;2003年

4 王小润;论冷战后印度的“东向政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焦玉石;经济全球化与冷战后国际体系[D];武汉大学;2005年

6 范升龙;冷战后联合国与人道主义干预[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管恩霞;冷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援助分析[D];外交学院;2008年

8 张静;论冷战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9 蓝茵茵;解读当代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复兴[D];吉林大学;2007年

10 王柏;论冷战后日本能源战略[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765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765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