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秩序:概念、内涵与模式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西尔维奥·埃雷拉;建立世界政府——国际上有关建立超国家“世界政府”的种种构想[J];国际新闻界;1994年01期
2 门洪华;大国崛起与国际秩序[J];国际政治研究;2004年02期
3 钟飞腾;;霸权稳定论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04期
4 安希孟;从国家主义到世界主义[J];世界民族;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新平;粟进英;;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1期
2 李勇军;高利红;;从国外发展状况看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因果关系的认定[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3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4 周莉;浅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郭锐敏;;全球化背景下美国民主输出的特点及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6 杨永华;胡冬洁;赵峰;;资源生产率视角的循环经济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孙淑萍;;论生产力的生态转向[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6期
8 李长健;袁蓉婧;张兵;;社区发展背景下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以农民权益保护为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9 陶爱祥;;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径研究——以淮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10 姚进一;;循环经济在城市和农业发展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笑梅;;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2 王志伟;;明清时期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地位分析[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二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12年
3 李传忠;;推进和谐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选择[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4 朱军;;国家繁荣的标志:多元化下的价值统一——转型时期政府塑造社会认同感的职能研究[A];政府创新的理论与实践[C];2006年
5 钱元强;;“中医”治国还是“西医”治国——公共管理中“治理方式”的选择[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钱子文;;我们到底要什么?——危机视角下的中国现代化[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冯玮;;廓清“文明”和“文化”的差异——从词源到现实意义[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8 蓝江;;人口增长的自然界限——马克思主义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批判的一个视角[A];马克思主义与生态文明论文集[C];2010年
9 曲洪亮;;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建设[A];海峡两岸道德发展论[C];2008年
10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雄志;我国人造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郭薇;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策;分析折中主义与后冷战时代东亚安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彭双双;社会转型期我国利益矛盾的政治协调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胡骏军;法治背景下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杨紫翔;全球治理视野下的国内政府机构改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斌;儒家文化与中国国家形象重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静;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对政府决策的影响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郑闯;镜像与他者:《印度时报》涉华报道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兰卉;日本传统文化对青少年道德教育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门洪华;;西方三大霸权的战略比较——兼论美国制度霸权的基本特征[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2期
2 庞中英;为新世纪开太平?——关于世界秩序问题的思考[J];国际经济评论;2001年Z6期
3 王正毅;;超越“吉尔平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1990年代以来IPE及其在中国的发展[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4 查道炯;;国际政治经济学与中外关系研究:背景意识问题[J];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02期
5 林u&;国际新秩序、世界秩序与世界新秩序[J];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6 曲博;;国际力量、国内政治与对外经济政策选择[J];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7 蔡拓;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几点思索[J];南开学报;1994年03期
8 王缉思;美国霸权的逻辑[J];美国研究;2003年03期
9 熊文驰;关于永久和平的两种讨论——康德《永久和平论》与哈贝马斯《论康德的永久和平观念》的对比阅读[J];欧洲研究;2003年01期
10 巴利·博赞,任东波,董欣洁;世界秩序:旧与新[J];史学集刊;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志强;新国际秩序构建中的欧盟[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2 俞正梁;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秩序的重构[J];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3 杨玲;;和谐世界理念:推动国际新秩序的构建[J];求索;2007年09期
4 李杰豪;颜志强;;论中国和平发展及其对国际秩序的影响[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杨W,
本文编号:25839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83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