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与国际合作:理论、行为及机制
发布时间:2020-03-04 13:49
【摘要】:海洋是人类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和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是世界贸易的大动脉,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调节器,是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竞争与合作的角力场。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海洋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拓展利益的竞技场。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伴随着国家安全外延的扩大,出现在了海洋领域。所谓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指以海洋为活动空间,以政治、军事之外的目标为指涉对象的安全威胁,其主体较之以国家为主体的传统安全更为多元化,对海洋安全的危害更具国际性和全球性。 地球面积的70%为海洋所覆盖,湛蓝的海洋是沟通世界交流的血管。事实证明,单凭一国的力量已不能赢得世界的持久和平,海洋安全的实现和维护,必须依赖国际合作。随着海洋在各国发展战略中重要性的提升,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不但成为了国家政策制定者决策的参考依据,更被纳入了国际政治学者的研究议题。因此,研究海上非传统安全理论,该领域中的行为类型、特征及危害性的表现形式,分析海上非传统安全的国际合作现状及合作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概述海上非传统安全理论,分析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现状,以及国际社会对此问题现有的解决途径,并从新自由制度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文章的理论支撑。 第二部分,界定海上非传统安全(安全议程)的概念,介绍海上非传统安全问题出现的背景;分析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指涉对象和威胁主体,以及该问题的类型、特征及危害性。 第三部分,论述国际合作与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分析国际合作的现状,分别以亚丁湾、马六甲海峡的合作现状和机制为例,归纳总结出两种合作模式;分析影响国际合作的各种因素,从国家、地区、全球的层面论述国际社会合作的发展方向。 第四部分,提出中国所面临的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迎接的挑战和参与国际合作的机遇,并进一步分析中国应对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措施。 第五部分,结语。总结全文,论述海上非传统安全威胁对于构建海洋新秩序和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国际合作在消减威胁方面的重要性。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15.5;D80
本文编号:2584747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815.5;D8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关玉;浅议当前国际社会的反恐怖措施及缺陷[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张威威;从非传统安全视角看海啸灾难[J];东南亚纵横;2005年03期
3 杨仁飞;从协作巡逻、联合巡逻之区别看马六甲海峡航道安全合作机制[J];东南亚纵横;2005年07期
4 杨凯;;亚丁湾海上非传统安全合作与机制建设[J];东南亚纵横;2009年04期
5 王胜;黄丹英;;非传统安全与南海区域开发合作[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6 刀书林;;以国际合作保护海上通道[J];21世纪商业评论;2005年04期
7 张家栋;;海盗问题及对策思考[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2期
8 石刚;全球海盗问题综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03期
9 张剑;;海上非传统威胁对海防安全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国防;2007年10期
10 赵伟;;海洋环境保护的国际法规范及其新发展[J];环境保护;2009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飞;海上非传统安全的现状分析及保安的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4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8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