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错置的议题:西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得与失

发布时间:2020-03-10 00:32
【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学术界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进行了大量理论与实证研究,深刻影响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崛起的认知。遗憾的是,围绕这一议题所展开的激烈争论没有得到国内学界的充分回应,其主要观点也较少进入国内的政策辩论。因此,有必要通过回顾西方研究中国民族主义的路径与框架,探讨利弊,总结经验,并为今后的研究议程提出建议。西方对该议题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第一,"原生主义"与"工具主义"的认识论对立,使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中国民族主义究竟是自下而上的民众诉求还是自上而下的政治动员这一问题,导致研究框架的僵化和变量选择的局限,削弱了理论观点的完整性与说服力;第二,大量研究试图揭示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性质"而不关心其具体内容与生成机制,对民族主义的理论成果也较少借鉴,不仅造成议题重心的偏离,更在客观上导致中国作为"特殊"案例孤立于世界民族主义研究的整体视野之外。只有深入认识民族主义作为意识形态概念的基本特征,以及中国社会变革的内外动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聚芹;温超;;当代民族主义理论范式浅析[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纪霖;;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何卓恩;;“国权”与“人权”:《自由中国》半月刊的论述演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稂宁;;论“二战”前德国的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兼论阿伦特的民族观[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4 史云贵;;公平正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价值基础——兼论公平与自由、平等价值的相关性[J];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暨爱民;;近代中国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述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暨爱民;;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问题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究;2006年01期

7 张玉芳;;民族主义与现代化的关系简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9期

8 陈敏荣;宋利君;;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论析[J];理论月刊;2012年03期

9 洪振强;;如何认识中国的理性民族主义——兼与叶江先生商榷[J];近代史学刊;2013年00期

10 樊红艳;薛小燕;;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之比较[J];华章;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2 李炼;张君劢的伦理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3 段江波;危机·革命·重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辉;苏丹内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邓惟佳;能动的“迷”: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D];复旦大学;2009年

6 宁文晓;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态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卜建华;中国网络民族主义思潮的功能与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8 李保国;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9 余婉卉;“学为世界人”的迷思——晚清民国文学中的留学生形象[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高媛媛;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族主义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周传斌;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年01期

2 魏昀;当代国际政治中的民族主义[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8年01期

3 戴金发;论后现代时期的民族主义[J];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07期

4 王桧林;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两种趋向:融入世界与转向民族传统[J];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01期

5 王先明;;义和团与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转型——立足于近代民众抗争运动的比较分析[J];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01期

6 王希恩;;中国共产党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回溯[J];民族研究;2011年04期

7 徐文付;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解读现代民族主义浪潮[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彼得·海斯·格里斯,郎平;浅析中国民族主义:历史、人民和情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1期

2 黄兴涛;;情感、思想与运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检视[J];广东社会科学;2009年03期

3 崔玉军;;西方关于中国民族主义的研究:范式与主题[J];国外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4 唐建兵;;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的影响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对青年政治思想的影响研究[J];公安研究;2011年11期

6 胡峪龙;;浅议中国民族主义的成因、发展、困境与出路[J];职业时空;2012年07期

7 石中;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民族主义”[J];战略与管理;1996年01期

8 萧功秦;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与前景[J];战略与管理;1996年02期

9 刘颖;;浅析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10 陈明明;;中国民族主义及其命运[J];复旦公共政策评论;2005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丁伟;;中国民族主义如何凝聚少数族裔[A];中华民族认同与认同中华民族——人类学高级论坛2008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吕新雨;中国民族主义的“内”与“外”[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崔玉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与信息中心;最近20年国外中国民族主义研究新动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罗伯特·S·罗斯;美媒称美国不应挑战中国安全[N];国防时报;2011年

4 北京学者 杨早;2013,儿童怎么了[N];广州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暨爱民;现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研究(1919—1949年)[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长红;“五四”前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及特点刍议[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方奰仪;2008年的中国民族主义与海外华人群体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3 范秀英;冷战后韩国学界对中国民族主义研究评析[D];延边大学;2010年

4 卢真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民族主义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彦均;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历史演变与影响[D];外交学院;2012年

6 许璐;冷战后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及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D];湘潭大学;2009年

7 杨洪晓;当代中国民族主义重新兴起的原因与特征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8 刘微微;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现状及前景[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Enrique A. Oti(欧霆);思想交锋:美国软实力与中国民族主义[D];浙江大学;2009年

10 许静爰;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对中国东北亚外交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585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85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