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外交论文 >

论美国外交的文化根源

发布时间:2020-03-23 21:05
【摘要】: 研究一国的文化传统对其外交政策、外交思想、外交行为的作用和影响,对系统了解该国的外交特点、历史根源以及外交趋向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文化不仅在确定国家对外政策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一国外交政策的手段、方式和风格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所要研究的是美国外交背后的文化根源,通过对美国外交及其文化内涵进行性质、特点、表现上的界定和评价,从而发掘美国外交与美国文化背景、特征间的联系,阐述美国外交特点所体现出的文化特征,说明在文化意识形态方面形成美国外交一系列特点的原因,以及文化对于外交行为的影响和作用。这不仅具有研究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具有丰富、发展、深化创新国际政治学科建设的理论和学术价值。在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和现实运用中,一国的外交特点与其文化特征之间的联系问题不容忽视,而美国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作为一个在包括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都具有强盛实力的,综合国力独具优势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外交战略及行为特点是如何受其文化影响和控制的,更加值得研究重视。这既能使我们从本质上了解美国文化和外交形成的特点,便于认识美国外交行为在过去和现今的实质,亦能帮助我们透过文化根源这一角度,正确的分析预测未来美国外交战略的走向。论文分为三大部分:一、美国外交特征及其本质;二、美国文化的根源与特性;三、美国文化对外交的作用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D8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子辉;彭萍萍;贾国华;;美国新保守主义外交理论评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3期

2 拉夫尔·B·利弗林;候颖丽;;六十年代以来的公众舆论、外交政策与美国政冶[J];国际政治研究;1990年01期

3 乔兆红;冷战结束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转变[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S2期

4 宁泊;;美国外交政策及其理论[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阮宗泽;;美国处于战略十字路口:收缩还是扩张[J];国际问题研究;2006年04期

6 赵丽;;欧洲一体化初期的美国对欧政策初探[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7 王志;;“9.11”事件后政治现实主义及发展[J];理论界;2010年03期

8 姚霖;;论美国门罗主义中霸权主义萌芽的历史演变[J];考试周刊;2011年39期

9 李小华;冷战后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三大理论思潮[J];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12期

10 孙际;试论文化对美国外交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关中;;意识形态在美国外交政策中的角色[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多元文明与国际关系”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张蕊青;;才学小说炫学方式及其文化根源[A];水浒争鸣[第七辑]——2002中国水浒学会联会暨全国明清小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于咏华;;邪教滋生蔓延的文化根源[A];2002年中国反邪教协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黄荔娟;;休闲缺失的文化根源[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5 陈洪安;郑俊虎;;中国企业员工沉默行为的文化根源[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秋兵;董秀茹;;土壤退化的文化根源探析[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综述篇)[C];2004年

7 于辉;唐雪凝;;禁忌语的汉英文化透视[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雪斌;;从文化根源探析农村反邪教机制[A];社会文化建设与邪教防范研究学术论文精选[C];2004年

9 朱燕秋;;中西方悼亡诗的美学比较[A];贵州省外语学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佐;;道德与人性的中西视角——制度变迁的文化选择[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道格·班多;美媒称美国外交政策由白痴指挥[N];国防时报;2011年

2 班玮、赵毅;美国外交政策不会大变[N];人民日报;2005年

3 大卫·黑尔(本报特约专栏作家);美国外交政策将会影响美元[N];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

4 门洪华;美国外交政策的危机[N];学习时报;2005年

5 记者 张小兰 驻美国特约记者 林瑞华;阐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文化根源[N];中国文化报;2011年

6 辛本健;美国外交政策的军事化[N];学习时报;2004年

7 本报驻美国记者 任毓骏;单边色彩鲜明 运作手法微调[N];人民日报;2003年

8 ;即使布什失利美国外交政策也不会大改变[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9 逄金一;比尔·盖茨何以泪流不止[N];济南日报;2006年

10 罗养毅;美国外交背后的文化根源[N];光明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覃胜勇;基督教右翼的崛起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2 潘海英;美国文化与外交政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志东;新保守主义与冷战后的美国外交政策[D];北京外国语大学;2005年

4 胡晓丽;中苏关系中的美国因素(1949-1989)[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贾曦;保守主义理念与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威;1971年南亚危机与美巴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朱全红;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及其历史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曲升;美国外交史学中的“威斯康星学派”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静;梦想与现实[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勇;地方因素对美国外交的影响[D];外交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向南;论美国外交的文化根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姝;1958-1969年美国对法国政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门雄甲;乔治·布什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政策研究(1989—1993)[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姚进;冷战后中美军事外交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7年

5 周柏玲;冷战后美国新干涉主义理论和外交政策走向论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倩倩;美国外交政策中的区域主义因素[D];兰州大学;2010年

7 夏黎静;基督教右翼与美国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8 危玮;美国公共外交浅析[D];外交学院;2006年

9 谢昌飞;冷战后美国反共主义意识形态外交析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曹世燕;美国例外主义及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972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waijiao/25972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b4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